第79章 白忙一场:马腾兵败长安(2/2)
马腾要与李傕打架,这毕竟是长安城,如果真的打起来,那又是天下大乱。
李傕和马腾都算是西凉军团中的人,他对马腾还有些忌惮,就用皇帝的名义派使者来找马腾劝和。
马腾性子上来了,却愣是没答应,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颇有当上袁术和袁绍的英姿。
马腾要和李傕打起来了,旁边有一个人肯定不会袖手旁观,这个人不用想就知道是韩遂。
首先,韩遂和马腾原来是一伙的,马腾有事,韩遂无论如何要过来瞅瞅是啥事。
第2,这是在长安边上,一旦马腾把李傕打败,就有可能入主长安号令天下,这样的事,韩遂不会让马腾一个人独享。
当然,韩遂提兵前来的借口也很冠冕堂皇,说是来帮马腾和李傕讲和。
可是韩遂的军队刚开到长安附近,就站在了马腾一方,看来他和马腾的革命友谊到目前为止还挺深厚。
《孙子兵法》的第十三篇的《用间篇》,以前读到的时候颇觉诧异,为什么“用间篇”也会被列入兵法中呢?
敌方有那么容易被收买吗?
一直到近两年我才想明白,之所以“用间篇”能名列《孙子兵法》,那当然是大有原因的。
简单地说,如果是太平时期,想用个间谍的确不大容易,因为国家稳定,这种事情一旦被发现就是死罪。
可是战争时期不一样,当敌人大军压境的时候,虽然还没打过来,但是胆小怕死的人就会开始给自己和家族准备后路,而最好的后路,就是和敌人勾结,这样如果已方打败了,他就能摇身一变而成为敌人的人,就可以保命甚至获得新的荣华富贵。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还是胆小的人多,而怕死的人就更多,所以只要运用得法,《用间篇》就大有用武之地。
刀兵一起,人心思乱。
所谓的乱世,并不仅仅只是兵荒马乱,更乱的其实是人的心。
现在的长安城里就是如此。
前文说过,在董卓执掌朝廷的时候,还非常重用蔡邕、王允、郑泰这一批名士文臣,这样都没有得到士大夫们的支持,而李傕、郭汜根本不把文臣放在眼里,重用的都是西凉军团系统的军将,自然非常不招人待见。
于是在马腾提兵要打长安的时候,长安城的内部也有很多人蠢蠢欲动。
《资治通鉴》记载: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谋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
这里记载的明明白白,马腾开始要打长安为的只是他和李傕的私怨,而长安城中的种邵、马宇、刘范等人则借机行事,想依靠马腾来杀掉李傕。
先前要杀董卓的还是王允、黄琬、朱俊、皇甫嵩这批三公级别的人物,而此时要杀李傕、郭汜等人的,官职最大的就是一个谏议大夫,其他侍中、中郎将什么的明显都是打酱油的,由此也可见在李傕、郭汜的高压政.治下,文官集团现在的光景是如何惨淡。
在有内应的刺激下,韩遂、马腾都很振奋,于是勒兵抵达长安城附近的长平观。
马腾还没打进来,种邵、马宇等人的阴谋却泄露了,于是此次内应三人小组就如丧家之犬一般从长安逃到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没有了内应,那就只有硬上了。
李傕也调兵遣将,派了樊稠、郭汜和他的侄子李利共同出击马腾、韩遂。
而这一仗又让李傕、郭汜领导的政.府军打赢了,于是马腾、韩遂白忙活一场,退奔凉州而去。
马腾、韩遂逃就逃了,可是在槐里还有叛.乱三人小组,李傕、郭汜也没客气,继续勒兵去打槐里,将种邵、马宇、刘范一起处死。
种邵等人的结局说明,没有点谋略的文人,最好还是别沾政治,不信这句话的都没好结局。
李傕、郭汜打赢了这一仗,可是战后处理却很令人吃惊,他们没有穷凶极恶地去悬赏要马腾和韩遂的脑袋,却在收兵后不久就宣布赦免了马腾、韩遂等人。
更在公元194年的4月份,诏封马腾为安狄将军,封韩遂为安降将军。
至此,李傕、郭汜二人掌控的长安朝廷居然又和马腾、韩遂达成了谅解,这样一封官,便表明马腾和韩遂仍然是大汉的将军,就不再是叛军了。
李傕、郭汜为何会做出如此举动呢?
难道又是贾诩帮他们出的主意,想再次联合马腾、韩遂对抗关东的袁绍、袁术和曹操?
这样看似有道理,但其实也无必要,因为二袁、曹操、刘表、公孙瓒正自己打得不亦乐乎,哪里有心思管长安的这堆破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