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阅兵式(2/2)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主帅包括女王殿下在内,说是不打仗了,良辰美景难得,风花雪月更美,要丢下战场上厮杀的将士跑到江左镇举办什么雅集盛会,都是作死的节奏。
只有淳于贤,在宣布小昆山雅集的消息后,南楚芈尙都快要攻上松岳城城头了,也不得不悲愤地骂一句“算你吊”,然后退兵十里,宣布暂时休兵停战。
女王殿下听到这个消息,只叹息一声,就巴巴地带着精兵良将上船赶来江左镇,准备给他擦屁股,
要回答这淳于贤为什么会如此吊,这个比较弱智的问题,必须从三十多年前说起。三十多年前……要从二百多年前说起。
二百年前的历史,要从一只鸟说起。
那个时期,江左五国,南楚,南吴、南韩、南周、南卫,当时称作南楚五国,只是四个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苟延残喘的没落贵族世家,与一个打着楚国贵族旗号的汉江氏族,结伴南下迁徙的家族组合而已。
南楚,是个不怎么靠谱的带路党。
江左五国王旗的左上角,都有一黑色的玄鸟图案。
那只玄鸟,就是带领他们绕过千山万水,突破重重阻碍,来到江左这块风水宝地的吉鸟。
关于这只黑鸟,有很多的传说……
总而言之,在五国王室贵族们看来,玄鸟不是鸟。
五个家族在玄鸟的带领下总算苦尽甘来,初临贵地。
看到如此一大片肥沃的土地,皆欣喜若狂。随即四散开来跑马圈地,各自自我封建,占据一块风水宝地修建农庄,开拓荒原。
三十年后,他们不约而同地筑起城堡,纷纷宣布立国。与一千多年前,他们祖先的祖先的祖先,开拓黄河流域时的所作所为,几乎一模一样。
立国后,他们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山民蛮族袭扰,缺少国民,缺少工匠,缺少……除了粮仓里的粮食,什么都缺少。
经过商议,初步站稳脚跟的五国年轻的王室成员们,决定合力打通通往北方的通道,引北地小家族与流民进入。
据说,又是玄鸟带路,北上通道顺利打通。
收买或哄骗、抢劫的一大批北地流民来到之后,在这一片富裕的沃土上,江左五国巩固王权,子弟带领流民四处封建,开枝散叶,土著山民能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都被赶进西部的大山里了。
如此过了三代还是五代……人口稳步增长,各国封建成果斐然,都建起了十几个城邦,州郡也初具规模,仓储丰盛,对知识与文化人才的需求开始显现。
为了吸纳人才,鼓励教育,江左五国联合起来,到中原、江南地区各大城做广告,开榜纳士吸引人才。
他们宣布不问出身不问来历,谁都可以参加五国联办的科举考试。
这一招,不仅吸纳来了知识人次,也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批数以百计的以小家族为单位的南迁队伍,赶着马车带着妹妹和工匠,赶来在江左五国落户。
中原地区崔、卢、郑、王、李五大世家,就是在这个时期,各自分出一个小的家族分支迁徙进入江左五国。
最初的三季的五国联合科考,上榜的状元、进士当然以出身五大世家的子弟为多。这就造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五国各部、郡的重要官员,都快要被五大世家的子弟垄断了。
他们凭借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与管理地方的经验,在江左五国之中,快速形成知识官僚阶层,即士族阶层。
为了限制崔、卢、郑、王、李五大世家的势力膨胀,士族阶层的泛滥,五国国君秘密商议后,五国联合科举的第四季被喊停,借口是没有那么多的官位了。
这个理由、勉勉强强也算说得过去。
毕竟,那个时期的江左五国合起来算账,人口也刚过百万,州郡不过十,城邦不过百。
五国王室自己家的家族子弟都没地方吃饭,不得不带着部曲私军到处开荒封建,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官职让外人去做?
又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江左五国人口激增,新的郡城逐渐成型。
北方五大世家的门客弟子不敢重用,五国王室自家人管理自家人、自己吃自己的弊端已成为五国国君“不可承受之轻。”
“吸纳新鲜血液”的想法再次摆上议事议程。
五国王室议定,五国联合科举第四季,将限制崔、卢、郑、王、李五大世家子弟参加科考的人数。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