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野望总是屈服于现实(1/2)
工具之神亲自制作需要耗费神力,而他的神力有限。
若不是春季狩猎比较重要,很多草食性动物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四处寻觅青草树叶来吃,可以说狩猎对象十分丰富,王林不舍得错过好时机,才决定让工具之神亲自下场。
不然的话,以原始人这种慢吞吞的性子,耽误了春猎,未免得不偿失。
一把弓这样成型,美观当然是没有的,但却很实用,最关键的是成品没有超出原始人的力气。不然造出一把难以拉动的弓,没人能够使用也是白搭。
受限于部落存储的材料有限,以及这个时节能找到的具备较强柔韧性的植物稀少,十五把弓已经达到现阶段承受的极限。
弓箭之后,王林开始传授制作土质容器的知识。
容器的制作需要用到黏土,而在冬季,大部分部落人作为配餐吃过的观音土就是最好的一种黏土。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王林也曾试过让部落人用这种材料制造容器,却以失败告终。
发明需要厚积薄发,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人的脑子不那么僵化。
王林怀疑这些原始人应该刚从树上下来不久,不然绝不能这么笨,虽然没找到证实这种猜测的依据,却不妨碍他往最笨的方向去猜。
但如果脱离了这两种现实基础,想要发明创造,就不得不用一些比较神异的东西来加以引导,比如工具之神的神力。
三天之后,第一批人造容器出现,王林望天长叹:“果然在有神的世界就要靠神来解决难题。”
弓箭、陶器的出现,让王林再次意识到眼前所处的世界绝壁不是科学当道的纯物质世界,也让他对工具之神更加重视起来。
陶器的出现,让鱼汤、肉汤、蔬菜汤各种汤类食物开始普及,原始人的饮食结构终于迎来升级换代的曙光。
接下来的整个三月,王林沉浸在发明创造之中。
陶器之后,各种编织物相继出现,采集业终于跨入人手一包的时尚圈。
没多久,可以运送猎物的担架拖网等物出现。三月底,木排下水试行,部落渔业迎来大发展时期。这一系列新物件的出现,让原始人对工具之神的崇拜达到巅峰,大批大批的虔信徒接连出现。
而通过观察这些虔信徒的意识,王林发现一件趣事。原始人竟然为工具之神生造出一个专有名词,这词汇翻译过来就是万物创造者,生生把这神祗的规格提升到了造物者的高度。
“人是工具的奴隶?”王林啧啧称奇,想到这么句话,却不打算改变。
在教化第一部落的同时,他也没忘掉新开的基地。然所谓亲疏有别,每五天王林才把工具之神派往第二部落一次,整体发展可以说是极端落后,目前来看完全就是新石器和旧石器之间的差距。
毕竟工具之神还只是零级,即使王林有心连轴转,也要考虑神力全部用完的时候。
所以,接下来的规划中,王林打算给这神祗升级一次,让他变得更给力!至于三十五单位的狩猎之神,只能再做延后了。
工具之神是用三十神力唤醒的,第一次升级也需要这个数字。
九大神祗法篆中,如果说土地神和欲念之神是第一梯队,只需带到新世界不用耗费任何神力就能召唤,消耗三单位神力的教化之神和五单位的生育女神就是第二梯队,工具之神和狩猎之神就是第三梯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