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蔷薇(2/2)
只有为钱物打拼才是实在,诸室友这一意见非常默契。他们似乎认定自己来到世间的唯一目的就是享乐,而工作只是赚取享乐所需资金。且不时强悍地这一标准来抵触,诋毁无酬的行为。
诚然,就如永乐大典落入穷人、下人的手里,充其量只能当手纸用,但真正能阅其者却非富即贵。那么,如果按他们的标准来说,岂不要奉前者为榜样而固于命运?笔者以为,他们大凡是势利眼或近视眼(目光短浅)者。
金钱论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曹禺先生的《日出》全篇都围绕这一主旨展开,说中国的历史是历代的统治者们剥削、欺下媚上的过程,所以劫富济贫的行侠及农民起义,便是替“天”行道。
周围没有一个不是拜金主义者。众人谈到有钱人时,嘴巴总是“啧啧”的。一次风风火火大采购或酣畅淋漓的吃喝之余,先赤裸裸地显露出对金钱的贪婪与渴望。因时事多不尽人意,继而又一片忧生之嗟。于是不甘现状,竭力让衣、食品超于其上,寻找平衡感。孰不知,这将无形中一步步走向“不足”,将越来越被“损”。
消费观
予等周围的饮食店生意一直颇好。生日会、欢送会、庆功会、室友聚餐,外加许多无理由的大吃大喝。每次花费针对予等来说,都可谓不菲,却愈演愈烈。
如今大家都是锦衣玉食,都在及时行乐,还常有买不起名牌的慨叹,是真正意义上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得感谢我们的父辈们,他们攒了一些钱,处理了一些实事,但他们的消费观也太落后了”某室友曰。另一云:“如果他们也象我们这样花费,我们还能读书吗?我们的孩子咋办?”众人哑然。
有次乘车返校,对面座位上有一位同学。他的父亲送他,紧捱他坐着,衣裳褴褛,身形佝偻,父子二人极不相称。正午,该同学便拿出所带的一盘烤鸭,只顾自己一块接一块狠命地啃,其父在旁眼巴巴地看着。我忽然觉得,那张血盆大口几乎要把其父如烤鸭般的手腕也将吃了去。
背景论
譬如,公路边有一少女,在自家房前晒衣服,其相貌暂且不论,若房子漂亮,便给视之者几乎没有什么讨厌的感觉,房子破旧,则就会让人感到不快。予曾遇一美少女在破房子前晒衣服,当她发现几个路人在看她时,脸一下子红到耳根,丢下衣服,飞也似的逃回屋。同时大家也没有象往常一样,见了倩女就大加赞赏一番。由此可见背景对人影响之深。
诸人都希望自己出身名门,先天显贵,也无可非议,然而不能过度。如完全寄希望于出身,游手好闲养尊处优,则是极端错误的。《读者》杂志某文云:有些人不用读书,一样丰衣足食,梦想成真,可这些丝毫不能掩饰他们的讨厌和无知;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笔下坐食甘淳、沉迷颓废的奥勃洛摩夫最终论为白痴。奉白痴为圭臬,恐怕很多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却万不能责怪父母的经济、地位、毕竟绝大多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全身心投入,都是无可挑剔的,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于是,对于出生只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