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会突如其来(2/2)
秦公公下摆和鞋子都湿了,跪下叩头说:“奴才叩见陛下!”
“什么事啊?”
“启禀陛下,天元大皇帝陛下见下雨了很高兴,叫奴才来跟陛下说:等这场雨停了就去西山猎场狩猎,今儿个停了就明儿去,明儿个停了就后儿去,请陛下也准备着。”
我不明白狩猎和下雨有什么关系,好像还是专等雨过天晴的时候,也许是有什么讲究的。秦公公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眯眯地说:“陛下,这农谚说得好——‘雨后好打猪’,这雨过天晴啊……”
“好了好了,朕没有问你话,你不说话没人会把你当哑巴!”我打断了他的话趁机语带双关地警告他,“这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张嘴管不好那可是要倒大霉的呀。”
秦公公连忙伏地叩头:“是是是,陛下教训得是,教训得是!”
秦孝祖走后,满娘就闲不住了:“哎呀,这可是小主子第一狩猎啊,还好那身戎装刚刚给主子做好了,不知合身不合身,主子要不这会儿就去试试?小末啊,这出去狩猎要准备的事情可多了,你还愣着干嘛?还不去叫燕骏开始准备了?”
这场初夏的雷雨在翌日凌晨收兵了,于是乎正阳宫里除了我都在天亮前就起床忙碌起来,由满娘、小末和燕骏分管着张罗西山狩猎的事宜。饭后,我正准备试穿一下那一身小巧精致又不失威武的甲胄,忽见赵蒙恩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叩见后对我说:“陛下,太上皇大聚百官朝会,请陛下速去大乘殿。”
“朝会?什么事啊?怎么突然开朝会?”我穿越到此三个多月了,还是第一次听说开朝会呢。
“回陛下,刚收到六百里加急边报,说突厥突然兴兵十万,正向并州进发,太上皇召开朝会就是要商议此事。”
哦,是要打仗了,这突厥之害一直到了唐太宗登基后才一举荡平,不知北周朝廷是不是会跟突厥彻底翻脸、拼死决战。这让我又想起了许嫁突厥的千金公主宇文芳,两国彻底翻脸的话,她也就不必嫁到那蛮荒之地去了。既然杨丽华不愿宇文芳远嫁,我今天就试试能不能促使与突厥开战。
大乘殿里济济一堂,我所见过的王爷、大臣全部都在行列里。我在侧席就坐后,朝会正式开始。宇文赟斜倚着靠背说:“今晨收到了六百里加急边报,据报,突厥阿史那沙钵略可汗集结了十万大军,正向我并州推进。情势紧急,今日朝会就为专议此事,各位爱卿有什么主张啊?”
他的话音未落,右班首位的一个老臣就站了出来,躬身道:“启奏天元大皇帝陛下、皇帝陛下,突厥危害边关日久,去岁趁先皇武帝驾崩,两次兴兵进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我边境各州百姓饱受荼毒。突厥罔顾两国协定,收留包庇亡齐之伪皇帝,对天元大皇帝陛下许婚的诚意视而不见,非但不交出亡齐伪皇帝及其党羽,还敢再次纠集大军来犯。臣以为我大周亡齐之后国力强盛,不应再对突厥这样毫无礼义廉耻的蛮帮示弱,应该调集重兵,坚决予以回击,并趁势进击突厥腹地,一举擒杀托庇于突厥的亡齐余孽,并逼迫突厥签订城下之盟,永远臣服于我大周。”
我听完他的话觉得很带劲,却不认识此人,便回头看了看赵蒙恩,赵蒙恩连忙俯身低语:“这是四辅臣之首,大前疑尉迟迥。”
我点点头,又斜眼去看宇文赟,他不置可否地问:“其他人还有什么主张没有?尽可畅所欲言。”
郑译从群成队列里站了出来,躬身说道:“天元大皇帝陛下、皇帝陛下,臣以为不可擅动刀兵,而应以抚代征。”
“哦?说说看。”宇文赟语气中明显带有鼓励的味道。
“突厥与大周素互为盟友,先皇武帝就始终致力于结好突厥。先皇何等英明神武,却也要与突厥修好,就是因为突厥乃游牧民族,不事农桑,逐水草而居,且民风彪悍,散则为民,聚则为兵,这样的部族杀也杀不完、管又管不住。想那汉武帝兵强马壮,进击匈奴,可结果怎么样啊?国内百姓不堪重负,民生凋敝,而外面仍旧是征而不服,不得不连年用兵,落得个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啊。故臣以为安抚突厥为上,使之为友邻远胜于互为死敌,这也是武帝的遗策啊……”
“郑大人这话不对!”一个粗壮的大臣突然跨了出来打断了郑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