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打仗就狩猎(2/2)
李穆微微一笑,说:“臣有可靠线报,突厥实际兵力不过六万,号称十万。要知道突厥用兵从来不曾虚张声势,也从不曾大张旗鼓。他们若真的志在侵袭抢掠,以他们的铁骑,朝发夕至,此刻并州早已烽烟四起了。而此次他们竟然还在开进途中,鼓号震天,唯恐有人不知。什么原因让他们一反常态呢?臣以为就是为了找台阶。阿史那沙钵略可以无条件求娶令爱,同时又可以拿大周军已有准备封住各部族首领的嘴,志得意满,其兵必退!”
宇文赟兴奋地拍案而起,大声说:“李爱卿之言才是真正切中了要害啊!只要判准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天意已决,就按李大人的主意办。随国公……”
杨坚连忙出班,应道:“臣在!”
“立即为天拟一份给突厥可汗的国书,重申许婚的盟约,不要再提交出亡齐余孽之事,言辞要恳切但也不可露了怯意失了国威。”
“臣遵旨!”
“李爱卿……”
“臣在!”
“重修汉长城的事就交给你总理操办了,这事关大周长治久安,责任重大,交给你才放心嘛。”
“臣遵旨!”
朝会就这样看似圆满的收场了,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几个王爷为什么极力主战,而宇文赟为什么又如此怯战。还有,他肆意妄为惯了,想求和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嘛,为什么要召开朝会还要拼命拉票?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原因。
午后,赵蒙恩从天台传来了旨意,立即出发,去西山狩猎。我险些晕了过去,难道宇文赟极力避战就是为了能够安心狩猎?
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下,浩浩荡荡的皇家狩猎队伍出发了。这次与上次东巡洛阳不一样,那次车撵无数、连绵如龙,而这次除了一些运送物资的车辆,所有人员都骑马,另外还有大批的猎狗随行,一路上犬吠不止,好不热闹。我也骑马,不过七岁的小男孩还不能单独骑马,是和燕骏同乘一骑,他坐在后面抱扶着我。而年仅十岁的杨广却能得心应手地驾驭马匹,队伍出城后,他就纵马来到我的身边,劲装捷束,坐骑是通体如同一匹黑缎子一样的乌骓马,英姿飒爽。
“你怎么来了?却没见你父亲来呢?”我问杨广。
“回陛下,太上皇命家父和李穆大人留京处理朝中急务,不参加此次狩猎。我央求家父让我来,他好不容易才答应下来,太上皇知道了很高兴,命我来陪伴陛下。”
我点头:“好啊!前番看你射风筝,今朝要瞧你射虎豹咯!”
杨广听了很兴奋,大声说:“决不让陛下失望!”
马队的行进速度很快,宇文赟经常带头策马狂奔。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诸王和宇文赟都骑术精湛,显出英武之气,还没有露出晚清八旗子弟那副熊样。据燕骏说,如果清晨出发,那么一日之内就可以到达西山皇家猎场,这次午后出发,半路就得扎营歇宿一晚。这让我颇感兴奋,可以有机会亲身体会一下古代营寨的味道。
傍晚,我们来到了先头部队搭建好的营寨。在一片缓坡上,矗立着六座营盘,五座军营如花瓣一般簇拥着皇室和贵族大僚们的大营。营内大大小小的帐篷鳞次栉比、排列有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巡逻的马队来回游弋,一派肃杀之气。若不是皇帝仪仗的各色旗幡和袅袅炊烟,我几乎要怀疑是出征打仗来了,而不是为了游玩狩猎。不过这也难怪,皇帝出行那就是一派如临大敌的景象。
我住的大帐紧邻宇文赟的大帐,我的帐篷占地面积至少有两百平方米,而宇文赟的大帐简直就大得惊人了,少说也有五百平米,我真不知道这么大的帐篷是如何搭成的。
晚霞失色的时候,在宇文赟大帐里的盛大晚宴开始了。人多了,大帐就显得有些拥挤,不过气氛更为热闹也更为轻松,和在皇宫里饮宴那种空旷的拘束感大不一样。帐外奏起了欢快悠扬的鼓乐。所有的王爷和大部分在京大僚都来了,九命及以上级别的高官里只有杨坚和李穆没来。
宴会开始后不久,我就在左边第三排的末席上发现了一个特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