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为粮而狂(2/2)
发着烧,瞪着眼,看到什么都囔囔着:粮、粮……
想到贺总管的样子,李卓远也觉得想笑,但他没有笑出声。
因为他距离贺总管的模样,也差不多,只是硬撑着不让别人看出而已。
要知道挨过饿的人,往往食量惊人。
这些天每日粮耗不是十五石,而是翻倍。
这个秘密仅限于李卓远、程怀慎、许格洛三人知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粮草场内要不是王侃、张元光拦着,差点发生一起小规模屠杀。
他们俩跟许格洛一起,一大早就带了三十多个番仆装成吐蕃家兵出发。
熟门熟路地于傍晚摸到粮草场附近,隐蔽下来密切监视等待时机。
入夜时分,发现有几十个黑影鬼鬼祟祟地从粮草场西北角溜出,向伏羌跑去。
生怕出现什么变故,许格洛下令加强戒备,继续不露行迹地潜伏。
可左等右观察,侯了快两个时辰也没有什么异样。
于是许格洛带了几个番仆,悄悄向河边一个火堆摸去。
粮草场是怕火的场所,历来是消防严格的地方。
要不然伏羌的吐蕃千户也不会选河边来建不是?可冬天河面结冰啊!
于是聪明人想了个法子,凿开一处冰面算是消防取水口,派人不停地搅动以防再封冻。
天寒地冻的,谁来干这种苦差事?奴兵!
吐蕃人擅长于使唤奴兵,打仗时候驱赶一**奴兵,不死不休地消耗对手。最后才出动家兵捡现成。
这平常苦差,还能不丢给奴兵?
他们的盟友南诏就是因为被过分强征奴兵,与其翻脸多次投向大唐的。
如今吐蕃势力衰微了,南诏兵是征不到了,可吐蕃各部用奴兵的习惯没改。
掳掠来的强壮唐民,或其它部族的健壮俘虏,照常使唤。
河边十几个奴兵被分成三拨,每轮四人不停地拿竹竿搅动取水口。
另些人躲在一旁的草堆里,挤成一团取暖歇息。
火堆是供三个监视的吐蕃家兵享用的,他们裹了毛毡靠在树干上呼呼大睡。
许格洛带人大摇大摆地过去,没有引起注意。
他们过来的方向是粮草场,又都是吐蕃兵装束。
不论是吐蕃兵还是奴兵,只当他们是自己人。
拿下之后盘问,许格洛既有点失望,又窃喜不已。
失望的是,仇家带了几十个手下到伏羌快活去了,不到天亮不会回来。
给义父许首领报仇,又得延后。
窃喜的是,现在粮草场内,只有六十多个吐蕃兵。
而奴兵们一听说,是大唐捉生将统兵来取粮,纷纷保证里头的奴兵们乐意相助。
那还等什么?
把瞭望台上的、巡逻的,全诓了来拿下。
再到奴兵们住的各个草棚悄悄招呼,汇集到吐蕃兵居住的平房去。
三四个人负责一个,五十来个正酣睡的吐蕃兵全给捆了个结实。
可等到打开粮仓的时候,许格洛等人跟那些奴兵都傻眼了。
里边顶了天去,也就三百来石粮。
跟想象中小山似的粮堆,差距未免太大,失望得令人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