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官原来可以这样当的(1/2)
四月中的朱圉山,已是处处葱翠。
冒充索多嘟噜部,瞅空子扫了鄣县回师进驻朱圉山以来,伏羌吐蕃千户还是很识相的。
不仅自动让出朱圉山,还在耀武扬威的“索多嘟噜部”骑兵巡视时,让家兵躲远点。
且忙罢农事开始大规模练兵之际,当一营打着索多嘟噜部的旗号开到洛门川口。
他们再次主动退出,且是不留一兵一卒地走人。
这样,洛门川口到朱圉山一线以西,基本划入李卓远部防区,算是有一块小小的地盘。
落门水对岸、朱圉山东北边的吐蕃家兵,偶尔也悄悄窥视,但没有什么出格动作。
能解释的,就是伏羌吐蕃千户及附近的部族,以为索多嘟噜部进驻朱圉山不是对付他们。
要要么对付近些年富裕起来的卢都氏,要么是想休整一下进攻唐境。
无论哪一种可能,对他们这些吐蕃部族来说都是好事。
借住朱圉山,就借吧!
反正你们又没来要进献,也没有再进一步逼近,可以暂时井水不犯河水。
防一手还是必要的,从伏羌吐蕃千户在兵力部署上,就看得出来。
他们在朱圉山东北面不远,设下一座大营。
洛门川东岸,也设下一座大营。
而且东面临近大唐秦州地界,又是一座大营。
这三座大营,都是千户得力干将在领兵。
且距离伏羌都不过三十里,一处受攻击,三处可增援。
你说伏羌吐蕃千户,他还怕个什么劲?
李卓远没想让他们怕什么,而且巴不得他们就这样幸灾乐祸下去。
直到自己动手,把他们一个个拿住。
到时候,再告诉这些牛人:以后跟老子混,亏不了你们!
至于自己的皇家生意,在长安城内挂起什么样的风,李卓远此时还不知道。
因为无论走水路还是6路,都是很耗时间的。
直到这时了,才收到二月底从长安来的书信,是有必要加强通讯。
但那是以后再考虑的事,现在正在朱圉山木城大帐内,忙着阅读李煊的家书。
还有他那些狐朋狗友的信,重点是太监黄福的。
黄福在书信中说,受封九品坊市购置使时,他觉得自己快飞起来了。
可一听说无职无爵的李煊,授职亲勋翊卫校尉、散昭武校尉、勋骁骑尉。
又觉得十三郎毕竟是龙子龙孙,一飞冲天。
“嘿,你酸溜溜的?
“多少宗室成员尚在襁褓中,已是王公了!
“李煊是不是该气死?”
李卓远摇摇头,轻声自言自语苦笑。
不过,觉得李煊这个结义的太监九哥,倒没什么有惹人厌的!
至少在为兄们争取弟散官的问题上,很仗义也很大方。
田令孜不是顺口说,九品以下随意给个十张八张的么?
两颗马蹄金,令秉笔、司印太监拿人的手软,按照十加八等于十八的最大限额批。
并说明,多了他们也担不起责罚的风险。
中尉大人(田令孜还是掌管神策军的中尉)记忆力惊人。
且一旦察觉手底下办差的欺蒙他,会要人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