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豪杰放言谋万世(1/2)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秦云龙嗫嚅着说道:“煌儿,我觉得这事儿,应该给政府说说……”
这话一出,大家都惊奇的看着他。
“怎么,我说错什么了么?”秦云龙脸色一下子变得黝红。
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逸嘿嘿一笑:“伯父,我可不相信那帮人。虽然其中不乏好人好官,可政治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大染缸。真让他们来主导的话,这个三国位面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呢!秦煌这一点很好,先请的都是我们这些非政府人员。特别是这几位国术家,冷兵器时代,你们应该能挥你们的最大价值吧!”
确实,国术乃是杀人之术。可热兵器时代,靠的是先进的武器!格斗技巧等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熟练操控各种热武器。甚至有人说,枪炮时代是国术的末日!
若是在冷兵器的战场上,士兵人人习练国术杀敌,在战场之外,人人习练国术养生,那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但郭文坤脸上一抽,诡异的看了一眼尹三通:“谁说的我们是非政府人员?”
尹三通脖子一粗:“老前辈,你就别取笑我了!京城混的,有几个没和政府拉上关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你以为我真的想这样做?”
他说的乃是一桩公案,尹派八卦等几支国术流派一直在直隶地区活跃,给达官贵人充当打手保镖。就算是现在,也没少了这种人。
其实穷文富武,练习国术需要大量的进补之物维持营养,也需要与各种高手切磋练习实战能力。所以,近代的国术家大多数都不是什么贫民。
但练国术的人,讲究的是一个武德!一入朱门陌路人,这话并不是空话!
给达官贵人,特别是那些名声不好的达官贵人当打手保镖,这在其他国术家看来,可不是什么荣耀的事情。海外国术家甚至直接称的他们是新一代朝廷鹰犬。
郭文坤摆了摆手:“哎,三通啊,我知道你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我希望这事儿你还是不要传出去了。否则,别怪我翻脸啊!”
尹三通凝重的点了点头:“郭老放心,我知道轻重。”尹三通知道,郭文坤乃是国术界的泰山北斗,他交游广阔,上至政府,下至民间,都有他的朋友,有他的门人子弟。这话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尹三通可不想去触这个霉头!
萧雪凝状似无意的提了一句:“诸位,于私来讲,这里确实是我等习练国术的宝地。失传的各种经典都可以重新找到,比如华佗的《五禽戏》、《青囊经》,遗失的《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
萧雪凝每说一种,大家的心就一跳,这才想起了其中的巨大好处!
要知道,每一种国术,习练到了一种境界,都需要去寻根,去从古人古文中寻找灵感,才能寻得突破。特别是易经洗髓,体悟金丹大道的时候,更是需要这些。国术国学相辅相成,一文一武,其实是互补的!
有人就认为,国术中的内家拳源于黄帝导引术,还有古代的那些练气士。可惜后人凭空揣测,往往与真意南辕北辙。
比如两句话“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千百年来,关于这两句话的真意,理解的千奇百怪。
【注:这是老子原话,汉时为了避讳汉桓帝,于是改“常”为“恒”】
有人就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有人认为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人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民众可以引导他们怎么怎么做,但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愚民!
可有人认为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民众可以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不能做的,就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不能这么去做。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可以找出无数的例子出来。
所以说,中国古文讲究的是一个“微言大义”!
即使是后世的古文学家,也不敢说自己真的知道原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在三国位面,这些儒者学者,他们的传承没有断代,他们一生精研这些,有的甚至就是原作者,他们难道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华佗的麻沸散,大家都猜想是曼陀罗加上其他药物配置而成的,比如医圣张仲景的各种医学著作,后人考证出各种问题,那为什么不去问问作者本人呢?
还有那些国宝精粹,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随着战乱而遗失。要知道!后世的许多东西都是残缺不全的。比如《吴子兵法》、《墨经》等等。还有尚未掘的秦始皇兵马俑,未曾见天日的甲骨等等!
一想到此中的好处,大家都兴奋起来。
郭文坤颤抖着闪过一个词语:“大道可期!”
王宗魁一拍身前的木案:“还考虑什么,我加入!这里无数的天材地宝,还有保家卫国的机会,为什么不留在这里?我还年轻,还有机会突破!我练国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我可不想到老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
“和平年代,是平民的天堂,却是军人和我等武者的悲哀!”
他此话一出,大家都是心有戚戚焉。
“不仅如此。”秦煌见他们自己已经看开了,这才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