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回 天然水泥(2/2)
“我问你,你搭炉子的这些石块都是从哪检来的?”
二拐子松了一口气说:“师父,就从山崖下面捡来的,咋的啦?。”
“走,我们再去检几块。”王义豪问明白了情况后,转身向山崖下面走去。
他和二拐子又从山崖下捡了几块石头拿到了新盖的工棚,两个人把这些石块用锤子砸成象核桃那么大小的块。然后王义豪把这些石块和木炭混在一起,放在锻工炉内。告诉二拐子,马上生火。
待木炭完全燃烧完后,他们把这些被火烧成棕红色已经完全酥了的石块拿出来。放到了自己用来舂米的石臼里,用石杵把这些烧成棕色发酥了的石块一点一点的捣成粉面。
王义豪让二拐子的一个徒弟到河边装一些沙子和石子回来。他把捣出的能有4、5公斤的棕色粉面和沙子、石子按1:2:4的比例,用大约3公斤的水混在一起制成泥浆。倒在了一个在地上挖出的一个方型槽里,然后把上面刮平。制成了一块“水泥板”。
他详细的观察着整个这种棕色粉面的硬化过程,尽管他们对这种棕色粉面的粉磨很粗糙,粒度也不均匀,水化面积和水化速度不一,但这些粉面还是在从加水拌和后40多分钟以开始凝结,10小时后完成了终凝。16个小时逐渐硬化,最后变成较硬固体状态。5天以后,他把这块水泥板起了出来,已经成了地地道道戆戆硬的水泥板了。
太0K啦!天然水泥取得了成功。王义豪并没有急于去大力的发展“水泥产业”,而是仅做为一种技术储备。不是他们不想。因为他和赵大虎都知道,“没有鸡,就不会有蛋”这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尽管这种天然水泥,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就可以直接烧制出水泥来。即使这样,现在的条件根本也不具备大规格生产水泥的条件。不要说象那种后世制造水泥的大钢罐的转窑,就是连象破碎机、轮碾机水泥粉磨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水泥设备都解决不了,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是绝对是一句空话,是完全不可能。大规模的批产生产,只有等解决了动力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才能在摸索中进行。
在现在的条件下,能够最原始方法少量的生产出来水泥,满足目前的需要就行了。王义豪告诉二拐子这种粉面叫水年,具有很好的防水性,有时间就烧点,粉面越细越好,然后做些桦树皮桶,把这些水泥装在桶里里,一定要做好放潮。先把逸龙阁和工棚的房盖用这种水泥抹上就行。还有找两块大石头,盘一个大碾子和碾盘,先做一个畜力轮碾机。
做为部落一把手指挥部的指挥,同时部落兼任后勤组组长的伊尼萨巫师,他这个”老领导“遇到的新问题,以前他总是为部落缺吃少穿而发愁,没想到这东西多了更让人愁,这可是部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面对部落里“堆积如山”的物质,他现在真是心急如火。食物和毛皮冬天保存还好说。可是一到夏季很不好保存。尤其是那些没熟的毛皮。
春耕一结束。伊尼萨来到了部落的政治文化中心——逸龙阁,找王义豪和赵大虎研究对这些物质的如何的保管和处理。他坐在了逸龙阁内的台案边的树墩上,向王义豪要了一支烟,学着小王爷的样子,像模像样“嘶”的吸了一口,满嘴新词的说:“小王爷,我们现在储存的肉干、鱼干和毛皮太多了。一到伏天容易长毛,生虫子。我合计,能不能把部落其他的工作能停的都停下来。先建个大库房,把现在存在各家的食物和珍贵的毛皮收上来一些存在里面,做为部落里的战略储备。再择日起程去上京去一趟,交换出一些,换回一些日用。”
王义豪马上赞同道:“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库房我看马上就可以建。就按东面工棚那个规模在西面再建一个库房,随便再在东面和西面两侧的山角下建一些宿舍,大家也别再住撮罗子了。你看如何?”
“哈哈,老夫正是此意。”伊尼萨大声的笑道:“不过,我这次来是和你们商量去上京的临潢府事。这次要交换的肉干、鱼干以及毛皮都已完备。只是有一件事,我一直踌躇未决。”
正在桦树皮上勾画、设计土车床的王义豪抬起了头问道:“哦!说说看,还有什么事能让你这个智叟踌躇未决的?”
更精彩的故事在后面,请各位书友给点力,谢谢推荐,收藏、打赏!
欲看《飞豹出击》的书友请点击:http://16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