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五 苏联人(1/2)
黑色奔驰GLK驶入停车场,唐星跳下车来深深吸了口气,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几分。
“就是这里?”
“就是这里。”段烟烟说,她换了件黑色长裙,长发挽在脑后用水晶发簪别住,胸前挂着一枚心型蓝宝石,透彻的就如同一汪清泉。
唐星来过这里。那天他受袭前,就是开车送段烟烟来到这处位于市郊半山腰的别墅豪宅。这里原本是苏联援建期间为专家修的疗养院,后来中苏关系交恶专家撤走,一度被当地驻军征用作司令部,特殊时期期间又成为造反派大本营,到了九十年代时破旧不堪完全荒落,段公正买下后又花了几千万重建装修。
经常有楼盘广告说什么“开启家族传奇,豪门之路从此起步”,用在这里到是再恰当不过了。由于特殊政治原因,中国富豪往往大起大落,不要说富不过三代,一代都大成问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善始不难,难的是善终。但无论如何,段公正的确是给段家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你不住这里?”
“距离市区太远,所以搬了出来,而且。”段烟烟望着灯火通明的主楼,“我不喜欢这里。”
“为什么?”
“因为太压抑。”
“压抑?怎么会?”唐星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地势空旷,黑漆漆的天空就象无边无际的穹顶,“你要是觉得这里都压抑,那么城里更没法住了,商品房那层高那间距简直就是鸽子笼啊。”
“不是环境,而是感觉。”
“什么感觉?”唐星又是一愣,女人是种感性动物这他是知道的,但这又不是人与人的交往,好好一块地你都能感性起来,这天赋不去做诗人真是太浪费了。
“衰亡的感觉。”段烟烟踢走一块小石子,用高跟鞋鞋跟在草地上上踩出一个坑来,“你不觉得奇怪吗?苏联援建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情,开始于1954年结束于1959年,总共有156个援建项目,短短5年的时间,而且人员流动性很大,有必要专门建造疗养院么?而且占地面积那么大——你现在看到的大概只是原面积的三分之一吧,这块草坪,还有那个湖,原本都盖满了房子。”
“也许是因为这个项目预计耗时比较长吧。”唐星瞎猜,他的历史学的不好,而且这段历史也没办法学好。
“问题是在那156个援建项目中,根本就找不到在本市或附近进行的。”
“哦?”唐星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那为什么要修这么大一片房子?”
“小时候我就查过相关资料,但一无所获,档案局里1954年至1959年期间关于这座建筑物以及这座山的资料全部遗失了,就象是被干干净净地过滤了一遍,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什么地方?”
“遗失的不仅是疗养院的资料,一切与苏联人有关的资料统统遗失了,好像他们从来就没有来过这里一样,尽管老人们记得都很清楚,那几年城里到处都是白皮肤红鼻子的苏联人,不少人都和他们打过交道,当地学校为了配合专家工作从小学便开始教授简单的俄语。但一切与之相关的资料都消失了,被从文件夹里抽走,那段历史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当我们的上一辈离开这个世界时,这段历史也会随着他们记忆的消散而消散,再过几十年,一切就都没有发生过。”
“还有这种事?”唐星来了兴趣,“难道……苏联人在这里并不是援建,而是以援建为掩护偷偷摸摸地搞什么鬼?”
“在法国读书的时候,我托一个白俄罗斯同学回国查了下这段历史,他父亲是议会上院议员,家族曾出过一位将军,在前苏联地区算是有些影响力,他找到了几个曾参加过援建的专家,其中还有一个在当时算是部门负责人,结果他们都不知道这个疗养院的事情,也没听说过有人被派到这里。”
“可是你刚才说——那几年城里到处都是苏联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