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商定(2/2)
一路走来,崔向才感觉到崔府之大,远在他的意料之外。走了半响,才来到一处傍水而建的独门小院。小院虽然不大,比起新吴的崔家小院还要小了几分,不过也是五房齐全,即卧房、客房、书房、茅房和澡房,可谓生活起居,诸事齐备。
父亲不在,崔向出面向崔管家表示谢意,崔福微躬着身子,笑道:“不当二郎一谢,既然我家阿郎吩咐,小的照办就是,对我们下人来说,阿郎欣赏之人,就是我们尊敬之人。”
言外之意就是,恩典也好,人情也罢,要还还是要还给崔刺史,只要是崔刺史看重之人,他们肯定不敢怠慢。当然,反之亦然。
崔福另外派了两个丫环供崔家使唤,一人做饭,一人负责日常起居,可算是方方面面安排得一应俱全,让人无可挑剔。崔福安排好一切,起身告辞而去,说道:“晚间阿郎会举行家宴,到时小的自会派人来接。”
崔福一走,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崔越忽然长叹一声,笑眯眯地说道:“真是人各有命,我来到崔府已有两月有余,还在外面租房而住,崔使君从未提过让我来崔府居住,你我同是崔姓,同是一家,怎能如此厚此薄彼?”
在崔向看来,他这个二叔可比父亲聪明多了,不管是应付场面还是人际交往,都有过人之处,表面上洒脱狂放,其实也是细致入微之人。
所以他才不理会二叔的故作叹息,反而不解地问道:“二叔,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崔刺史如此厚待,怕是别有深意?父亲与我又不过是寻常士子,以崔刺史的眼光,再是爱才如命,绝对不会因为两句诗句便这般优厚,我父子二人,又为何被他非要安置在崔府之中?”
崔越难掩一脸惊讶,瞪大眼睛看着崔向,许久才摇头一笑:“二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古人诚不我欺,此话大善。告诉二叔,你是不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聪明了不说,还才华横溢?别骗我,刚才那两句诗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不说对仗工整这些,就是类比新颖,喻意绝妙,说不好要流传千古的,要真是你做的,可了不得。”
崔向现在还是文贼的初级阶段,多少还有点心虚:“灵丹妙药没有吃,不过诗确实是我……一不小心做出来的。能吟一两句诗怎么叫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叫有才之人!先不说这些,只说崔刺史是何用意?”
崔向不得不承认崔越确实有眼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两句诗正是因为其含意深刻,朗朗上口,自宋朝以后,一直传诵千年。只凭二叔开口就说出此诗能流传下来,便能说明他眼力非凡。
崔越略一沉吟,一脸肃穆,再无一丝嬉笑,问道:“若是你父在此,会不会推掉此事?肯定会。但你父却被崔刺史有意拉去书房,让他回来之时木已成舟,不好再强行推脱。除非你父辞掉崔氏学堂的聘任,若是如此,你进入崔氏学堂进学一事也一同告吹,所以事不可取。既然无路可退,又无法可想,管他崔刺史是何用意,只耐心等待便是,到时再面对,以你现在的机灵和二叔我的机智,还能想不出脱身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