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武松造反的悲哀(2/2)
武松杀人一案,《金瓶梅》写的是大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的事,但实际上揭露的是明嘉靖年间的事。
明朝中晚期经济较为发达,市场繁荣,商业活跃,手工业发达,呈现出资本主义萌芽,商人与官员勾结,权钱交易是当时社会普遍现象。西门庆是清河县开生药铺的商人,家产万贯,是清河数一数二的富商。在王婆的眼里,这厮全占县里人便宜,放官吏债,赚的是不义之财,虽无官职,人称西门大官人。家有万万贯钱财,钱过百斗,米烂成仓,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放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手角,大象口中牙。在短短的六年中,西门庆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正千户提刑官,他的发迹无不与衙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有钱,不仅买到官位,而且还买到太师做干爹,因此也就目中无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横行霸道。
尽管武松是打虎英雄,又是县衙都头,并且为知县立下汗马功劳,但刚入官场,既没有与官员形成关系网,也没有进入官场核心层,更无银两打点,遇到西门庆这样有钱有势的地头蛇,悲惨的结局是必然的结果。猛虎不压地头蛇。可以说武松与西门庆之间的较量,是金钱与法律的较量,是公正与邪恶的较量,结果是可想而知了。败下阵来的武松,无路可走,只有造反一条路了。因打死了李外传,走进了监狱。可见明朝官商勾结的黑势力之大,后果之严重,危害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便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打虎英雄武松落难教训深刻,提示人们一旦官员与商人勾结,社会将暗无天日,公正将不复存在,法律将形同虚设。
政治与经济往往密不可分,一旦互为一体,就成为产生腐败的土壤。如何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公开透明合理化,并置于法律监督之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话题,也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