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全得扬州(1/2)
山越之民得到安顿,料想得到粮草之后,又感林凡之恩,应该不会再兴风作浪了才对。
整治山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长久之计,现阶段也见不了什么分晓,日子还得一步一步来,就看贺齐与顾雍有多大能耐了。
只是林凡不知,山越被驯服之后,数十年间,让扬州平白多了近百万民众,也多了精兵无数,林凡的兵源不断,且都是一顶一的精兵。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还得一点一点来,暂且不提。
六月间,豫章郡的战事也有了决断,田丰为帅,统领一军,手下也是精兵强将无数,本就打的陈温抵挡不住,只能据守南昌一城而已,如今更是落魄,被田丰用计,陈温已彻底大败,不得已退出了豫章地方,退到了刘表帐下。
豫章郡也落到了林凡手中,至此,扬州地方除了庐江郡,其他已经全部落到了林凡手中,林凡气焰为之一震。
接下来就是定都的问题也算不上定都,只是确定下军政所在罢了,智囊团各有看法,有说秣陵的,有说寿春的。
也能给大家介绍一番,秣陵就是后来的建业,孙吴后来占据江东,就是定居于此,秣陵靠淮河,水道发达,经济之所在,在石头山上筑城,因此建业也叫“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后来迅速发展成了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城。
寿春也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后来袁术占据了江淮之地,便是以此为治所,由此可见一斑,城坚且大,也是定治所的好地方。
然而林凡也有自己的思量,扬州本就是偏安之地,治所还得靠外边才行。更何况以后地盘大了,也要迁都,甚是麻烦。
历代都有着烦恼,初时治所在什么地方,必定能让这处地方发达起来,成为文化、经济、军事中心,若要迁都也有难处,其中牵扯不少。
曹操从许昌迁邺城,孙权从建业迁武昌,都有阻碍。
林凡将目光看向了南昌城,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南昌城到南阳郡再到洛阳的层层推进。
这话给众谋士一说,立刻就是遭到了反对,南昌城自然不错,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然而地理位置上却太靠近荆州的长沙郡了,容易遭到攻伐。
不过想想后世的太祖,将首都定在北京,难道就不怕别人打过来吗?这是一种气势。林凡只略微想了想就确定下来了。
谋士之中只有田丰与刘晔提出了赞同意见,道:“诸君是在怕什么?正是一展宏图之时,我等立于刘荆州侧榻,该是刘荆州不能酣睡了。”
须叟时间就定下了,林凡来到南昌城中,也没有大张旗鼓扩城,只是将治所放到这里,统领扬州罢了。
林凡自领扬州牧,麾下将领并之前军功各有封赏,各郡县也有贤才治理,林凡定下一年时间的休养生息政策,一边出榜安民,一边建召贤馆,一时间,扬州各个县城的闹市之中,都贴上了招贤纳士的告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