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连连考校(2/2)
林凡所问也是他想来困惑的事,汉有游侠,杀人为快,徐庶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春秋之义,对人不对事,遇事先观其因,为善者便能免去刑法,为恶者便要治罪。
可天底下事情哪能看的了那么清楚?善恶的界限到底在哪?
林凡有此问,也是徐庶自己便是此中不遵法者。
“该如何论处?”林凡继续问。
“汉以春秋治狱,颇不乏人。”徐庶皱眉一说,推己而人,让徐庶不敢说大话,细细思索,才继续说道:“从法当严,无论对错,违法必究,不恤侯爵,方能上下克己,诸事求法。不恃人之为吾善,而用其不得为非也,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徐庶能有此感触,能抛下过往旧见,让林凡颇为欣喜,对他这番答辩还算满意,而后,叫庞统上来,“何人庞统?”
庞统上前答话。
“何为兵?”
庞统生性洒脱,跟徐庶也不同,适才徐庶回答林凡所问,心翼翼,而庞统听林凡所问,却不以为然。
“兵者,辅王成霸也,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然就其种类而言,皆需因利导势,不可一事而论,从细来说,却乏陈可言。”
兵法不比儒家,确实不能一概而论,否则有纸上谈兵之嫌,林凡一笑改口道:“何为四祸?”
“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
“何为兵势?”
“兵势者,从大而论,当说生民;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从而论,当说用策,以上决下,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以弱胜强,善者之为兵也,使敌若据虚,若搏景,无设无形焉,无不可以成也;无形无为焉,无不可以化也,此之谓道矣。”
“将帅何为明?”
“蚤知敌,则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巧,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勇士劝也。”
“若敌众我寡,该如何与敌?”
“教器备利,进退若雷电,而无所疑匮。一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进无所疑,退无所匮,敌乃为用。凌山坑,不待钩梯;历水谷,不须舟辑。径于绝地,攻于恃固,独出独入而莫之能止。”
庞统对答如流,全是兵书上的一些见解,却只是从大的方面侃侃而谈,实际效果如何根本不得而知,也试不出来庞统之才。
也是,兵法之道,说再多都是纸上谈兵。
林凡越发觉得自己好像选了个不好的话题~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