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合围之势(2/2)
满庞此话不假,曹军也有水军,只是不够陈军水军精锐而已,只要在淮河上坚守,待陈军半渡之时出兵痛击,防守态势就会更加容易。
这也就是历史上赤壁之战时,曹操八十万大军对敌周瑜五万兵马,依旧不好过赤壁的原因了。淮河也是天险,岂是能轻了的?
再说第二点,确实是更加凝实,自不用说。
而从大势分析,刘备心中打着算盘,迟于曹操之后,现在曹操退兵,那么自然而然就将刘备暴露出来了,刘备想躲都躲不掉,陈留至济阴战线为刘备所有,刘备自然也不会轻易让出去。
其实曹操从一开始将这两处地方让给刘备,就有拉他下水的打算。
话说回来,下邳真的不能守了吗?也不一定,但曹仁知道,守下去一定是个各有损耗的结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局。问题是陈军耗得起,曹军却耗不起了。
“目前来看,也只能如此了。”曹仁百无聊赖地说一句,知道退兵乃是妙计,立刻下达了撤兵的通知,同时也准备发书给曹操,说下邳不好防守,他军撤向淮河以北,请曹操中军也撤退的消息。
那么问题就来了,此事重要,却有周瑜率兵在两地之间布置防线,曹操来援之兵就曾被周瑜率军埋伏过,这书信也好不过,曹仁立即将这话说了出来。
军中自有猛士,高览自告奋勇道:“未将愿带军令出营,前去噢沛郡,把军情呈报给主公!”
曹仁大喜道:“有高将军在,这军情必然畅通,我等无虑!”周瑜的布置,能截断军卒,却截不断轻骑快马的猛将。
高览立刻领命,出发前,曹仁再嘱咐道:“高将军切记谨慎行事,不可让周瑜发觉我们的用意,只怕事情都前功尽弃。”
“末将晓得!”高览转身去了。
撤兵这种事情很重大,曹仁撤兵,一定会连累的曹操也撤,但其中军情却不好传达,不像一般的军情能多置斥候,齐齐而出总会有漏之鱼。
现在却不同,情报紧密,曹军又处于劣势,不能让周瑜截获情报,就只能将宝全部压在高览一人身上了。
这情况,以前也曾发生过,官渡之战时,曹操就是军中无粮的情况,偏偏这情况在曹操与荀彧的书信中被提及,这书信还让袁绍截获了,本来情况危急,幸好许攸藏下书信,来见曹操,才算是将这事揭过去了。
撤兵的消息比无粮更加严重,一个不好,被陈军知道了,就会衍生出许多事端。
三日之后,曹仁撤军,去往淮河以北布阵,以淮河为守,令周瑜与陆逊只能望洋生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