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鲍员外的野望(下)(2/2)
清州本来有个小纸坊,能做那种泛黄的、软不拉叽的、一写字就洇墨的毛边儿破纸。鲍员外亲自去考察,准备引进技术人才,尤其是那些从南方淘来的高级纸匠,利用这一带丰富的造纸资源,打造成造纸行业大城。
根据他的规划,这纸坊少说也要两三千人来工作,能供应全山东的义务教育课本才叫够格。
这不是痴人说梦,每一个刺史眼下都在做类似的梦。齐州刺史薛德勇被提拔之后,何志也把他在齐州这几年的工作记录写成了《州郡旨案》一书,详细阐明了新时期城市工作的要求,是根据地干部的必备读本。
现在,城市不光是城郭完备人民和睦,更重要的是要工商业、要经济发展,要把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来生产工业产品,使得本州进项源源不断。
眼下这项工作做得最好的就是齐州,作为首善之都,高俊与何志也发明的玻璃,肥皂工业都兴旺发达,玻璃制造厂已经雇佣了15,000名工人,还在东面的青州,南面的赞州都有分厂,光这家企业每年上缴的利润就足够官吏的俸禄。真正的老根据地赞州也不甘人后,临近大河的此地商品流通繁忙,百人以上的小工厂特别多。
眼下各州各县都要学习先进经验,上马一些有切实需求的作坊工业。
当然,何志也也为这一轮工业发展定下了调子,各地官员不得利用官员权威来保护工业发展,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垄断市场,低价收购原材料或者是强迫劳动。谁要是搞出改稻为桑的把戏来,何志也扒谁的皮。
这些正在不断辛勤劳作的工人创造了河北经济恢复的第一轮高潮,就在三月和四月间,随着各地方机关逐步都建制到位,原本隐匿在山林之间的隐户纷纷重归市井,回到各州县村落,再入版籍,照章纳税,成为了根据地能够切实控制的人口。
后方不断充实的同时,粮草源源不断的供应一线,尽管火炮还没到,但是高俊已经率领军队与也古在中都城墙上下,进行了惨烈的交战。
刚刚包围城市的光军人数众多,四面围城,采取手段尝试攻击中都各城门,甚至进行烈度极高的蚁附攻城,这一阶段也是中都攻城战的第一阶段。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