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证道成圣只等闲(2/2)
套种、深耕、杂交育种、肥料制作这些手段他可是熟悉的很啊。
把大唐传统农业转变为以他赵一辰核心思想观的现代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这才是赵一辰的理想,这才是赵一辰心中成神成圣的证道之路。
解决了华夏民族的吃饭问题,才是值得人民纪念的,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性事件。
才是不负天地众人的选择。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清楚的知道,华夏文明千年变迁,其实就是一部与食物的斗争史。
谁人不想青史留名,与其在朝堂和那么多的老狐狸斗智斗勇。
还不如放弃朝堂,深入民间,深入百姓。
什么是名望?那就是人心,最大的人心就是吃食。
毕竟,民以食为天。
所以,这条看似咸鱼的道路,不见得比朝堂上的那些人差。
当然名望大了,惹人猜忌。
所以,赵一辰这才决定明年去长安,在玄武门前刷一波存在感,混一个脸熟。
有了李二的信任,有了朝堂上未来那些主力军的照应,自己再做出一波成绩。
那妥妥的一个天下名士,只要运作的好,包装的好,成圣证道也不是不可能啊。
君不见战国四公子利令智昏、脚踏黑白,却皆好声名。为什么?只因为门下三千大喇叭,著书立传皆吹嘘。
君不见,高丽白脸入华夏,嗯嗯,呵呵三板斧,号称三亿女郎生猴子。原来策划、运营、水军一条龙。
当赵一辰把这些理念跟三人说了,赵永斌瞪大着眼睛看着他,仿佛不可置信一般。
这古之圣贤不都是知识渊博、道德高尚,受人尊崇才有的的贤德之名吗?
难道这也可以经营?
“嗯,这样也好,官场那个肮脏之地能远离也是好的。”老七激动的说道。
他看着永斌的反应,不满的看了一眼旁边的一安,一个好好的孩子被三哥教成了憨厚、老实的……算了……傻子!。
当年他作为李世民的亲卫,可是不止一次的见到,他们那位殿下和士卒同甘共苦的吃着干粮,回到帐篷烤着羊肉大块朵颐的场景。
所以对于这些他也是能够理解的,读书人的事不都是这诸般算计嘛!
当然,十一郎不算是读书人。
他只是一个读过书的农家子,说到底还是一个田舍郎。
几人商讨了一会,最后也都是支持赵一辰去长安的。
只是临走的时候,老七和三哥一安对着永斌慎重的嘱托着,让他好好训练族中那二十几个后生。
“老师。”送走几人,赵一辰回到后院,王玄策看见他喊道。
赵一辰看着自己的学生笑着问道:“怎么小豚,有事找老师啊?”
“老师,我能不能学做菜啊?”王玄策问道。
赵一辰好奇的问道:“为什么小豚要学习做菜啊?”
“老师,那獐子肉好好吃,学生想天天吃。”
赵一辰心下苦笑:要是你那祖父知道你在我这学习做菜,我保证他会打死你的。再说你也做不出那个味道的獐子肉的。
他摸着王玄策的脑袋说道:“小豚啊,想吃了给你姑姑说,她会给你做的。你啊,就乖乖的去做数学题吧。刷题多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