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县令问计(2/2)
今时今日,赵一辰在县里杨县令,还有附近乡绅地主的劝告下,举行开冰仪式。
如此,别人才好凿冰捕鱼,不然是要遭人唾弃的。
如今的祭祀品极为丰富,各种肉食美酒。
想来祖历河伯也是极为欢喜的。
仪式过后,永斌带着力壮们捕鱼。
赵一辰陪着杨县令,就那以前会宁县的杨主薄,在河道边上走着,想来是有话要说。
这县令杨郜晟,是乌兰县杨家家主杨郜锋的兄弟。
赵一辰私下里没少吐槽两人的名字,一个叫羊高疯,另一个为什么不是羊癫疯呢?
“贤侄,某家经李使君向吏部推荐,愧居县令,一直战战兢兢,惶恐不安,唯恐有负圣人教导和朝廷重托。不知贤侄可有教我?”
就在赵一辰出神时,杨郜晟说着。
赵一辰回过神来,看着杨郜晟,心道:你怕不是战战兢兢,怕是一直都在欣喜若狂吧!
“怕是叫伯父失望了,小侄一介草民,那有什么高见。看伯父气定神足,想来是成竹在胸,腹有妙策。”赵一辰说道。
杨郜晟叹气道:“哪有什么成竹在胸,老夫却是很是惶恐啊。李县令在职时,遭遇旱灾、水灾、流民,却没出任何事,并且粮食还丰收了。
劝农桑、保境安民,政绩斐然,老夫如今却是难做了。所以还望贤侄不吝赐教。”
赵一辰见杨郜晟诚心求教,便低头沉思。
一县之令绝不是人们口中小小七品芝麻官。
县令非等闲之职,而是要害的行政职位。
政治是最实际的,从事政治,就得请问下民、躬亲实际,而县令就是躬亲实际的战斗员,又是领导实际的指挥员,许多事情需要他去想去做,并由此考验他。
如果这杨郜晟愿意做百姓夏日的小短裤,冬日的小棉袄,想来在会宁县是无往不利吧!
对一个地方百姓来说,县令权力大的几乎可以一手遮天,可以决定全县任何一个人的命运。
有时候俨然就是个十足的土皇帝,就是个地道的主宰。
现实里,县令整日里在维护自己的威严,那会低头看看治下百姓,那会躬身服务人民。
所以,赵一辰对杨郜晟的问题,不敢轻易回答。
说不好,他的一句话,会影响会宁县十几万百姓的命运。
赵一辰缓缓开口道:“一县之务,某窃以为,首重制策,要有施政的方案。
然后县政之推进至为重要,故赏罚必期平允,而责任尤贵分明。
值兹国朝初创期间,百瑞带举,县政日趋繁重……各种奖惩规则,其加诸伯父之职责,必须与百姓、朝廷期待相等,如某种事项伯父僅负名义并无实际行动,事必无果。
伯父当下亲百姓,结交拉拢士绅、土豪,问饥寒,询需求。以便团结全县力量,发展民生。
伯父最需要做的是,重视农桑,发展养殖业,把会宁打造成集养殖与高产农业,为主体产业的特色县。
要知道我们县原本就有金克拉、水车等物,伯父只需兴建水利,勤修道路。鼓励百姓养猪,这一切便不再是虚妄。”
说完之后,赵一辰看着杨郜晟的反应。要知道他能说这么多,多亏了前世浏览了好些政府网站,不然也扯不了几句。
杨郜晟听着兴奋不已,可是满满的有些失望。
赵一辰说的这些其实都是萧规曹随,按部就班的方法。
他心底明白赵一辰说的有道理,如今的会宁县,只要默默猥琐发育,不用几年就可以实现大治。
只是,他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就像那金克拉一般,可以是庄家收成暴涨。
“贤侄说的有道理,却是某贪心了。”杨郜晟叹气道。
赵一辰见状,那还不明白他的心理。开口道:“伯父不用失望,今岁县里连遭天灾,还有一些人家没有用那金克拉。只要伯父明年大力推广,粮食收入大概会是今年的两倍。”、
杨郜晟讶然道:“真的?莫不是骗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