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故事里的智者往往爱讲故事(2/2)
鱼群开始争抢白石溪的入口处,只有那里由于新鲜水源的不断涌入,才能维持住最后一片安全空间。那一年,失琴海周围仅剩的居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白石溪的入湖口,甚至不需要撒网。人们只消用竹篮打水,就可以得到一整年都吃不完鱼。
这一奇观还吸引了不少原本离开的居民,他们守候在这里,等待今年的奇观也会在明年出现。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理所当然,这样的奇观不可能长久。那方狭小的净水容不下如此多的神灵,战争一触即发。
这场战争的详细过程太过少儿不宜,就算放在前世界也一定会被河蟹,所以我就不说了。我就谈谈结果吧。大部分活下来的鱼留在白石溪的入湖口,过着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很小一部分的鱼忍受住了更加浓郁的咸汤,在白石溪水与饱和盐水交界的地方生活。只不过这里的水藻已经统统被过咸的水杀死,它们能吃的只有同类,这促使其进化出了一种新的捕食方式。
祖先留下来的各种进食器官维持在素食状态,它们没有办法用磨碎植物的牙齿杀死活着的猎物,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用牙齿咬住淡盐水区域的弱小同类,拖着它扎进只有自己能生存的浓盐水地带,让剧毒的水杀死同类。死后的尸体不会反抗,猎人可以安心用食素的牙齿缓慢咀嚼面前的食物。就像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系好餐巾,对着鲜红牛排缓缓伸出刀叉。
另一小部分则离开了失琴海,他们沿着白石溪逆流而上,适应了几乎不含盐的河水。但是白石溪环境复杂,水流非常湍急,这导致常常会有不幸的鱼被石头撞晕,被水流冲回湖中,渴死在湖水里。
那里早就不是家了。
这又成为了湖中鱼儿的另一食物来源,上好的蛋白质摆在蜷缩于角落的奴隶们面前,浪费是一种极大的犯罪。奴隶们学会了咀嚼腐烂尸体,成为杂食动物。
其实没有人知道离开失琴海的鱼到底去了什么地方,留在河中的只是一小群体力不支的家伙。
也许他们找到了如今汇入长泾江的茶卡江。最后顺着江流找到了末日之前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虽然大海更加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