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识破诡计(1/2)
不对!永历忽然警醒,“天后军”会提出如此赌斗的方法,显然是有备而来,肯定有阴谋在里边,此事还要仔细的思考周全。
“平远县城里有多少清军?”永历问道。
“回陛下,城内有三千清军,统领是一个汉人副将,名叫赵学龙,河北丰润人,曾经做过‘江北四镇’之一高杰的部将,后来降清。听说在北京冒犯了一个满人王爷,满人王爷是要杀掉他泄愤的,被别人说情救下,去年被发配到梅山,统领三千绿营兵,来防范梅山义军。”张宝缓缓说道。
又是高杰的部将,莫非他与鲁中山和付君义从前是同袍?如此的话,就好办的多了,可是鲁中山远在潼关,付君义也不知在何处,想要通过他们联系赵学龙,恐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看来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第三军团进攻平远县城有多大的把握?”永历继续问道。
张宝低头盘算了一下,又看了一眼旁边的蒋飞虎。蒋飞虎也是轻轻摇头,只好说道:“臣没有一点胜算,梅山的明军还没有经过训练,与井冈山的明军比起来,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平远城内的清军多大三千,又有城墙围护,易守难攻,所以臣没有任何胜算。”
这张宝倒也实在,看来脑袋还算清醒,清楚自己的实力,不过为什么还要打造攻城器械?永历于是问道:
“知道事情不可为,为什么还要贸然攻城哪?”
“陛下,这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趁机吞并‘天后军’。如果单单是我们‘第三军团’的四千人,力量还显薄弱,如果再加上‘天后军’的两千人,倒是有一半的把握,能够攻破平远城,况且我们兵力有四千人,应该能比‘天后军’提前攻破城池,如此按照赌约,‘天后军’不会言而无信,正好可以吞并他们!”张宝信心满满地说道。
这也不失一个好办法,既然人家划下道来,不接下就是怕了“天后军”,以后要想吞并“天后军”就难上加难,如此正好可以乘此机会攻下平远城,一是为了吞并“天后军”,二是为了拔掉梅山下的这颗钉子,锻炼第三军团的战力,增强自己的实力。
永历点点头,表示同意,但又有些担心,问道:“攻城准备一定要充分,云梯要做的结实些,还要多做些盾牌,还有就是哪天攻城?”
能够想到的只有这些了,自从永历穿越以来,也经历了两次野战,但从没有打过攻城战,再说第三军团除了从井冈山运来的三百支新式火枪外,也没有例如大炮之类的攻城利器,所以在这方面所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
“陛下,您放心,这些我已经派人在准备了,等到三天后,第三军团会集中所有兵力下山,臣敢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攻下平远城,臣愿受军法处置!”张宝为了挽回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印象,不惜要立下军令状,可见决心很大。
永历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张宝平身,想了一下,才说道:“军令状就不必了,还是要保存实力为主,第三军团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规模,朕不想就此被拼光了,到时候还是随机应变吧。”
听到皇上不用自己立军令状,张宝也是暗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心里也没底,毕竟这是第一次进攻一座城镇,以前在梅山上不过是“占山为王”而已,要说进攻城镇可没有任何的经验。
于是永历便在秀儿岭住了下来,等待三天后攻打平远县城。
另外永历也趁此机会对“第三军团”巡视了一番,如果说两年以前看到的梅山义军还是一群如同“乌合之众”的土匪的话,那么此时的“第三军团”终于有了些正规军的样子。因为十万两银子的军费,秀儿岭上的明军大部分已经换装成了明军的装束,每个明军战士皆是神采奕奕,虽然武器方面还有些简陋,但是“第三军团”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永历仍然不满意的是“第三军团”的明军操练时的表现,松松垮垮,不说比不上井冈山的“第一军团”,就是距麒麟山的“第二军团”也差了很多。而且纪律也很松弛,在永历两次暗访的时候,竟然都看到军营中发生了斗殴现象,军官只是将犯错的士兵揍一顿,而很少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
看到这些,让永历真的很担心就凭梅山明军的实力能否攻下有三千清军守卫的平远县城,如果强攻,势必将是一场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