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整军备战(2/2)
这次回井冈山听到的都是喜讯,永历很高兴,但是也感觉黄宗羲等大臣每日无不是为大明诸事操劳,尤其是看到顾炎武神色疲惫,方以智也是头发渐白,心中不免得为这几位内阁大学士的身体担心起来。
“诸位爱卿连日操劳,可要注意身体呀!”永历关心地说道。
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听到万岁爷如此关心自己,无不是眼角湿润,全都跪下,齐声道:“臣等为大明愿意肝脑涂地,些许劳累不碍事。”
永历知道自己面前这几位都是大明的良臣,自己能在外奔波,全赖这几位在井冈山来发展和稳定后方,可谓是劳苦功高。
“陛下,张迪前几日传来消息,说是江宁城内又开了一家叫做‘丽香楼’的乐坊,经营的都是仿造‘**夜总会’的项目,还重金从‘夜总会’挖走几个表演杂耍的艺人,连价格也比‘夜总会’低,现在顾客们都跑到‘丽香楼’了,据说这家乐坊的后台老板是漕帮的燕行天,‘夜总会’的赛老板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燕行天?”永历念叨了一句,心说这小子现在处处与我作对,前些时候要侵吞我的“夜总会”不成,现在换了套路,要把我的“夜总会”顶黄了啊!
“张迪还说燕行天勾结北方商人,现在正在扬州、江宁、杭州、苏州、安庆、福州等地争夺盐业、布匹、粮食等生意,以极低的价格倾销货物,很多江南当地的商人的生意快被他们挤兑黄了。”黄宗羲继续说道。
“啊”永历有点吃惊,看来燕行天其志不小,不单是盯上自己的“乐坊”生意了,盐业、布匹和粮食等也是暴利的买卖,不过以他漕帮的实力,是吞不下江南所有买卖的,难道他还有别的倚靠吗?
于是永历问道:“张迪没说燕行天那里来的这么多银子,他有实力独霸江南所有的买卖吗?”
“燕行天也许没这个实力,张迪在信中也是这么猜测的,据他观察,燕行天上个月到过江宁,随行的还有很多商人,经过查探,他们都是山西的大商人,每个都是腰缠万贯,估计与燕行天联手的就是他们。”黄宗羲说道。
“晋商?”永历忽然想起一个久违的词汇。“晋商”是在明代中期山西逐渐兴起的商人们的代名词,经营大到银号、盐铁等,小到针头线脑,无所不包。
这是因为山西自古缺水,旱灾连连,当地百姓为了谋生,只能靠经商或者手艺为生,于是渐渐形成了一伙同气连枝的“晋商”。不过他们多在黄河两岸经商,与江南的商人也是合作关系,如今却向江南发展,与江南商人争抢生意,难道他们是想图谋江南的财富吗?
“这事难道两江总督郎廷佐不管吗?”永历又问道。
黄宗羲摇摇头,说道:“张迪说了,江南的商人曾联名上书,但是郎廷佐根本就避而不见,显然已经被北方商人买通了。”
在永历的记忆中,好像听说过“晋商”在满清与大明征战的时候,曾经有过“不光彩”的经历,据说他们为了赚取银子,暗地里与满清通商,将生铁、布匹等物资卖给满清,也算是一种变相的“通敌”吧。
永历心想,如今江南商界正遭受北方商人的“入侵”,也许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趁机联合江南的商人,打击北方商人的“入侵”,以次来换取他们的支持,当然好处不止这一点,也许还能顺便捞些好处也说不定。
(下面将开始“商战”情节,要知道满清入关以后,破坏的不只是民生,同时对经济也有所破坏,江南在明朝发展起来的资本萌芽,就是被满清硬生生扼杀的,只是满清在控制江南经济上手段相对温柔些,例如利用北方商人进入江南。
这段时间总是被批评,我认为有批评总是对我的鞭策,只要不人身攻击,尽管提出来,我会一一解释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求票,求评价票,求推荐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