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腿软了(1/2)
满清平西王尚可喜也许是最早知道“江西叛乱”之事的满清王爷,甚至比吴三桂还要早,当他从江西回来的商人那里知道赣州、南昌已经陷落,而让他迷惑的是,率领所谓“叛军”的是明朝永历皇帝,打出的旗号正是“大明”。
南明的永历皇帝不是在五年前就死在吴三桂的手里了吗?怎么会突然在江西冒出来?而且叛军的实力可谓是强横,竟然能在一个月内拿下江西,现在竟然要东进江宁。
尚可喜不明白,很不明白,不过就在不论是几个儿子,还是谋士们不但不明白,而且还很惊慌,甚至二儿子尚之孝提出要放弃广东,搬回辽东去。
但是尚可喜却不这么认为,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机会,一个可以把手伸进江西的机会,一个可以与吴三桂平起平坐的机会。
吴三桂是平西王,“三藩”中最大的藩王,原因就是统辖了云南、贵州,另外还有湖南和四川的一部分,甚至远在陕西的王辅臣也听命于吴三桂,“三藩”中属他的实力最大,就是满清朝廷也不得不忍让三分。
尚可喜从心里讨厌吴三桂,与吴三桂也是面和心不合,他以为吴三桂不过是一个臭名远扬的“贰臣”,如何能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要高自己一头。所以他不甘心,他想如果自己也有一块大大的地盘,实力肯定也会增长。
广西位于滇黔粤之间,尚可喜虽然垂涎已久,但是他不敢动,广西是他与吴三桂的缓冲地,如果他吞了广西,必然引起吴三桂的不满,以后有可能发生任何事。而江西以前一直由朝廷派人直接治理,隶属于两江总督,与广东又近。如今江西出事,正可以派兵趁虚而入,就算以后不能独据江西,至少也能在那里按上钉子。
别人想不到的,尚可喜想到了,所以他马上下令,让大儿子尚之信调集兵马五万,不日即将北上韶关,然后再进入江西,先打赣州,然后再取南昌。
原本尚可喜还担心吴三桂会不会出兵江西,从而分一杯羹,但是这个顾虑现在全没了,他早就得到消息,吴三桂正在湘西平叛,根本就是自顾不暇,江西的事就算他有心,也是无力的。
五万兵马可不是那么好调集的,广州倒是有五万清兵,可是还要守卫广州和周边的城镇,故此只能抽调两万人,其余的三万人便要从广东其他地方调来。半个月后,三万人马终于调齐,其中从潮汕就调来了一万人马,组成了五万大军。
尚可喜已六十有余,早就很少出城了,不过这次大儿子尚之信领军出征,竟然特意亲自出城为尚之信送行。在临别之时,尚可喜嘱咐大儿子,让他行军的速度必须要快,一定要赶在“叛军”察觉之前,进入江西,攻克赣州。
尚之信此次领兵出征,信心满满,早就定好了在十日之内,必须到达赣州,二十日之内攻克南昌,一个月内扫平江西全境的计划。他并不是父亲最喜欢的儿子,但却是最能领兵打仗的一个,当然这也是与其他几个兄弟比较的结果。
不过尚可喜却并不喜欢他,而是最喜欢二儿子尚之孝,却因二儿子性子懦弱些,所以迟迟不能决定由谁来做“嗣子”。
尚之信清楚要能在父亲“百年”后,继承“平南王”之位,想要耍些“花招”是没有用的,只能在军功上想办法,如果这次能“旗开得胜”,必然会让父亲对自己另眼相待,而且也能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五万清军浩浩荡荡地出了广州城向北而去,尚之信知道自己的斤两,统兵能力也就一般,打仗不是儿戏,如果在广西遇上“硬茬子”,依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怎么办?尚之信早就想好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了,那就是韶关总兵岳岐山。
岳岐山能打,是尚可喜麾下排在前五位的大将,三年前荣升韶关总兵,尚之信可是没少出力,故此岳岐山也算是尚之信的亲信。如今尚之信率兵进入江西,韶关将是尚之信的后方,尚之信想着,如果被打败,或者被围,还等着岳岐山来救自己呢。
岳岐山早就接到广州来的消息,所以在尚之信快要到达韶关的时候,早早地就出关迎接“小王爷”的到来。
两人见面以后,岳岐山先是一番见礼,尚之信也不托大,走上前去,挽住岳岐山的胳膊,嘘寒问暖几句后,两人就一前一后进了韶关。
岳岐山一直很会“做人”,在设下“接风宴”,酒足饭饱之后,还特意安排了四个女子晚上给他“暖床”。尚之信当然笑纳,可一晚过后,岳岐山估计错误,“小王爷”昨夜“**十度”,早上竟然卧床不起,而且腿麻酸软,不能走路了。
尚之信起不了床,就不能出关北上,不能出关北上,就不能攻占江西。误了军期,可是死罪,岳岐山焦急之下,赶紧请来郎中来诊治。没想到郎中仔细诊断后,竟然说“小王爷”因“房事过重,致精尽肾虚”。
岳岐山当然明白什么叫“精尽肾虚”,其实就是男人“腿”软了,可现在“小王爷”马上要“上阵杀敌”,却出了这么个“羞事”,要是被老王爷知道了,还能有自己的好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