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解读梁羽生(1/2)
经常会听到读者这样的抱怨声,看了一本梁羽生好书,紧接着看了一堆他的烂书。梁氏作品全集的排列顺序很是奇怪,竟然是按照作品中的年代顺序排列的,这在已出版的武侠各名家的作品集中真是为数不多。但如果我们按照梁氏的出品时间排列的话,会发现一些其中的奥妙。
1.龙虎斗京华(1954)2。草莽龙蛇传(1954—1955)3。塞外奇侠传(1955—1957)4。七剑下天山(1956—1957)5。江湖三女侠(1957—1958)
6.白发魔女传(1957—1958)7。萍踪侠影录(1959—1960)
8。冰川天女传(1959—1960)9。还剑奇情录(1959—1960)
10。散花女侠(1960—1961)11.女帝奇英传(1961—1962)
12。联剑风云录(1961—1962)13。云海玉弓缘(1961—1963)
14。冰魄寒光剑(1962)15。大唐游侠传(1963—19)……
众所周知,梁氏自1954年陈吴比武开始踏上武侠小说的创作道路,到1984年挂剑封笔。如果以1963年为界的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实梁氏前期和后期作品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如果按照出品时间来排列的话,梁氏的作品集大概就可以腰斩一下,既省去了读者的烦恼,又维护梁氏的盛名,只是出版社要吃亏了。开个小小的玩笑,切入正题,通过梁氏的小说与人生来解读梁羽生。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中一个地位很微妙的人物,比着金庸古龙有着较为的明显的差距,加上后有温瑞安和黄易两位后起之秀,其地位真是岌岌可危。对于其作品的评价也是有很大的争议,罗立群那段广为流传的关于金古梁作品的评价更是有趣,故事虎头蛇尾,人物脸谱化,武功枯燥无味,简直是二流武侠小说家。难道梁羽生仅仅是“开风气者”(《金庸,梁羽生合论》语)?
记得看过一篇对梁氏的采访,羽生曾说虽然一生看似平淡其实要经历的都没有躲过。,这段话很是意味深长。梁氏受传统文化熏染很深,一手专业水平的诗词就是明证,魏晋名士的风liu,纳兰容若的深情都深深地烙在其骨子里;同时梁氏受十九世纪文艺思潮影响很深,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也一直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最后还有左派文艺思想对梁氏深刻的影响,这直接造就了梁氏的“宁可无武,不可无侠。”梁氏从开始创作起就面对着所有那个时代中国大陆作家都要面对的问题,表层上是艺术与政治的矛盾,深层上是时代历史的责任感与生命终极意义追求的矛盾。梁氏一方面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另一方面又积极努力宣扬那个时代的道德观念走上了教化文学的道路。在这个矛盾中,梁氏形成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与创作历程。
梁氏对悲剧可谓情有独钟,探求人性的本质与钟情于纳兰容若的深情,造就了了一个又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天山南北,四野茫茫,杨云聪与纳兰**的爱情夭折于民族的对立与现实的残酷之中,草原上的飞红巾蓝天的豪情终换来未老头先雪;贺兰山中,陈玄机与云素素本是白玉无瑕,无辜儿女情如夏花春水,奈何上代人冤孽重重,终是“寸寸伤心付劫灰。”;武后临朝,落拓王孙李逸面对家为重还是国为重困惑迷茫,自己不爱的妻子甘求同穴一死,武玄霜十载期待,换来情人临终的托孤,又是情何以堪?世间之情如优昙花开一样,漫长的等待,刹那的绚美,而痴情儿女的执着与高洁成为永不褪色的传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