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帝王之道(2/2)
“哦~!”
王义对于萧朔的回答明显有些意外,不过随后脸上又有了一丝欣慰,他紧接着问道:“说说看~!”
“这个….”萧朔看着王义一时语塞,他总不能告诉王义这些是从历史书上看来的吧!不过如果不说点原因他还真怕王义把他给看扁了,萧朔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原因吗我也不甚清楚,不过从你和兄弟们的印象里黄巾军这样的作为应当成不了大事,先不说组织松散和腐化的问题,单单就是整军都有非常大的问题,没有兵种配合单单靠匹夫之勇就想打赢官军?我看悬!更加重要的是百姓没有认同感,他们所谓的军队都是吃不上饭的百姓组成的,这样的军队打顺风仗还可以,要是败了就会一败涂地!”
“说得好~!”
听了萧朔的话王义明显有些激动,他看着萧朔认真的说道:“其实这和秦末的情形非常相似,陈胜吴广虽然兵多但多是农民军,真正打起来根本不可能是官军的对手,最后秦朝之所以灭亡靠的也不是陈胜和吴广。在我看来此次黄巾之乱也不出其右,但此次的凶险却比陈胜吴广更甚,大汉历四百年经营早已根深蒂固,不管是世家还是豪强都不认同黄巾的作为,因为黄巾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碰到了他们的底线,朔儿要记住每一个王朝的兴起都有他必然的规律,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是百姓得了实惠,政策是轻徭减赋得了民心,所以只要高祖不死就会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光武帝刘秀能得天下是得到了世家豪强的支持,同样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那朔儿我就问你个问题,霸王项羽和新朝王莽为什么会失败呢?”
“这个…”
见萧朔犹豫王义也不生气轻笑着说道:“因为项羽任人唯亲,不但要压榨大族豪强还要剥削百姓所以他不得民心,这样的人只要败上一次就会再难翻身,因为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好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因为项羽的这种小气才促使了他必然的失败。而王莽呢?他败就败在不识时务纸上谈兵,他削弱世家豪强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他却没有认清形势,西汉末年世家豪强已经成了气候,他的圣旨根本就出不了皇城,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一口吃个胖子,他不死就没有天理了。”
王义转身拿起桌案上的茶盏喝了一口继续说道:“现在的黄巾军既没有楚霸王的悍勇也没有王莽的大势却施行着两人的策略,你说他们不是在找死是什么?依我看不出一年张角必定灭亡!”
“卧槽~!”萧朔看着侃侃而谈的王义在心里不禁骂了一句,这简直就是神人啊!萧朔也知道黄巾走不完今年,可是他知道是因为后世的史书有记载,可王义仅仅从大势就能分析出来这简直是逆天啊!
“那个舅舅,您这个想法有多少人能分析出来!”
萧朔现在这声舅舅叫的那是心悦诚服啊!要是真能把这么个牛人留在身边,那萧朔就算当一回禽兽娶了樊燕也值了。
“呵呵~!”
王义轻笑了一声看了看萧朔说道:“这样的大势能看出来的因该不少!”
“那为什么各地还是让黄巾军攻破了呢?”
王义转身将茶盏放回桌案看着萧朔说道:“那是因为皇族和寒门以及世家大族都希望黄巾军杀人,更希望借黄巾之手夺回霸占在对方手中的地盘和利益!”
“嘶~!”
听了王义的话萧朔不紧倒吸了一口冷气,王义这话是什么意思?皇族寒门和世家大族都希望看到?
见萧朔不解王义跪坐下来温声说道:“这不难理解,自汉中兴以来除了前三任皇帝其他的都是不足十岁就登基了,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各地官员和朝堂之上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在桓帝以前外戚的的首领同样是世家大族的首领,少年皇帝不能亲政那大权就在外戚和世家手中,皇帝就成了傀儡。桓帝登基之后利用宦官扳倒了外戚窦家,就此促成了宦官和世家相斗的局面,不得不说桓帝是个天才啊!也正是这个办法才让桓帝在双方的争斗中占尽便宜。桓帝驾崩后刘宏上位,这灵帝更绝,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尽可能的收回皇权不但继续给宦官撑腰,最后更不惜废掉自己的皇后,封寒门出身的何艳成为皇后,推屠夫出身的何进当上了大将军,这下整个朝堂就形成了鼎足之势。当然灵帝的招数也不尽于此,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开始了卖官,天下人皆知是十常侍在卖官可真正的收益者却是灵帝,因为卖出去的官都要灵帝亲自下诏把关,所以这些人也都成了灵帝的嫡系,这样一路下来世家大族还能不怕吗?要是再让他折腾几年那还了得?依我看要是真给灵帝几年安稳的时间他还真能将皇权再次集中,不过今年的黄巾一起就再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