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战(2/2)
这时,基本上没人关心代**那边的情况,也没人指望他们能大发神威突破当面的敌军,只要求能坚守段时间不败就好。
千里之堤,溃于蚁**。
宛**上下都被胜利的希望冲昏了头脑,憧憬着衣锦还乡的美妙时刻。
败因已经种下,就等到时候开花结果了。
“咚咚咚”的战鼓声响起,两军都已准备就绪。
洛珊豪和司马浩几乎不约而同的下达了进攻的指令,两军如脱了笼的猛兽一般,很快就进入了短兵相接。
最先发生交战的就是施将军率领的左军对阵宛国的5000精锐,战况不是很乐观,宛国的军队一上来就给洛国个下马威。虽然两军人数相等,但宛国的军队无论战技还是经验都要比洛国的士兵高出一筹。所以,洛国的军队跟对方一接触就差点乱了阵脚,折损了数百士兵才稳住局面,两军遂陷入胶着状态。
相对于左部战场的激烈,右部的战况显得不温不火,代**本就疲惫不堪,对于本勉强上战场,更是使的本就不高的士气跌到了低谷,只是在勉力维持而已。而洛**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并没有全力进攻,所以左部战场也是显得僵持不下。
此时,决胜的关键就在于中军的对决。
洛珊豪和司马浩都知道,此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司马浩知机的命令中军进攻,以众凌寡,他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洛**也排成了谚月(弧形,半圆)阵,最外面的是一群朴刀手,拿着朴刀和圆盾;第二层则是有长枪兵组成的枪兵方阵,看着那整齐的阵型,寒光闪烁的枪尖,任谁也不敢小觎此阵的威力,第三层才是弓弩手的位置,不过他们发挥作用的时间不会很长,所谓临阵三矢,也就是说一般从对方发起冲锋到短兵相接的时间,也只够射出三箭,然后他们就会扔掉弓弩,拿起随身携带的兵器加入朴刀或长枪阵列。最后才是平时守护国王的近卫军,人数不多,才千人出头,但战力却不可小看,是从全国50000大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力和忠诚都是毋庸置疑的,装备也是全军最好的,基本上每人都配置上了半身铁恺,这是对面的宛**也没做到的。毕竟对这周边几国的士兵来说,一副上好的牛皮恺都是好东西,更遑论铁恺。
洛**虽然人数居于劣势,但士兵的脸上并看不出担忧的神色。面对如潮水般袭来的宛国士兵,除开始略有些慌乱,马上就为底层的军官所制止,现在已能像平时训练的一样沉着作战,奋勇杀敌。
弓弩手们在射完三矢后,扔掉了弓弩,拿起了刀枪,哪里有漏洞就往哪里填。
三轮的箭矢,千余人的伤亡,对宛军来说就好像海水中激起的一朵浪花,随即恢复了平静,并没有让他们的攻势稍缓。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渐渐感受到压力,看着眼前都是敌方黑漆漆的人头,杀完一个又补上一个,杀不胜杀。
斯时,洛军占了防守方的优势,也才杀伤敌军2000余人,自身也损失了近2000人,由此可见宛军的强悍。
虽然两军损失差不多,但对于总人数只有对方一半不到洛军来说,造成的影响犹为恶劣,最外围的朴刀兵几乎损失殆尽,只能靠着长枪方阵顽强的抵抗着。
霍志远将军此时却强忍着内心的煎熬,默默的告诉自己现在还不是时候,敌中军的预备队并没有加入战场,此时突破敌军左翼容易,但想扩大战果却很难,再等等,再等等。
洛国中军的情况却是越来越不妙,连驻守营寨的杂兵也加入了战场国王洛珊豪已亲往阵前为将士击鼓助威,近卫军也随时准备出击,这是洛珊豪仅剩的预备队,宛军的强悍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
战场上两军的呐喊声、兵器碰撞声、刀枪入体的声音此时像美妙的音乐一样让宛军统帅着迷,局势是越来越好,他仿佛看到了凯旋归国的场景。
司马浩自然看的清目前的局势,洛军的顽强虽超出了他的想象,对方旺盛的斗志,良好的纪律性和作战技巧,如再经历战场的洗礼,必将是纵横天下的劲旅,可惜他们怕是没机会了。洛国中军已经死伤过半,消耗的差不多了,王旗前移,连那些杂鱼都派上了战场,可见真是无兵可用了。此时,就让我来加上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司马浩默默地想道。
“王参将听令,命你率领预备队5000人马立刻加入战场,攻击敌中军王旗所在地,务必要生擒敌酋洛珊豪。”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