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死空降(1/2)
机舱中,一阵薄雾弥漫,那是舱壁上分布的气孔喷出的高纯度氧气,这意味着我们的起跳高度将超过我的想象。
正常人身处超过三千五百米的海报高度时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而经过严格选拔并接受训练的伞兵们则能适应更高高度的低氧环境。此时,在机舱解除密闭状态前补氧,表明目前我们置身的海拔高度至少在四千五百米之上。而纯氧凝成的薄雾则意味着舱外温度至少已降低到了冰点。
从军时我曾接受过最严苛的伞兵训练且成绩优秀,多年来的冒险生涯让我一直将体能与反应力保持在最佳状态。昨夜的综合体能测试结果好到持最强烈反对意见的指挥官也无话可说。但当脚下传来油压机低频的震动,伊尔-七六特有的蚌式尾舱缓缓开启时,面对猛然扑面的的凛冽寒风和茫然无边的云海,我羞愧的发现自己的双腿正在微微颤抖,难以抑制的紧张感甚至让我没能够听清广播中的作业细则。
我动作有些僵硬的正要将开伞钩挂上导轨,却被一把拉住。回头一看,正是哪位叫做陈昶的大校军官。他将我拉退一步,立刻便有几个战士越过我排到了队伍的前面。我心中猛地打了一个突,暗叫了一声不好。一直以来我都尽量的保持言行低调、尊章守规。因为我知道就算换了我,也会对我这个由上至下横插一杠子进来的“特派”人物持抵触态度。而此刻我的表现一定被陈昶大校看了个通透,他绝对可以以“确保完成任务”为名将我撇在一旁而无须任何解释。
我惴惴不安的正要张口,陈昶大校表情严肃的抬手止住了我。紧接着,他迅速的将我胸前的装备包、身后的伞包,甚至每一条背带每一个搭扣都检查了一遍,然后挥了挥手让我回到队列的末尾。我心中长长的舒一口气,赶紧将开伞钩扣在导轨上,不经意间,眼角的余光看见陈昶大校正将一只伞包负在身后,系好。随即排到了我的身后。
我刹那间明白了将我移至队尾的原因,亲自披挂上阵的陈昶大校要在伞降的整个过程中看护着我。我心中涌起一阵暖意,正要转头笑一笑来表示一下我由衷的感激,扬声器中已经发出了出舱的信号。队伍迅速的前移,眨眼间,我已经站到了舱舷。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身体前倾,失去重心的瞬间我躬身抱膝,朝着茫茫云海间的那道缝隙极速坠去。
失去平衡的不适迅速消失,我忽然发现恐惧感早已被呼啸的寒风吹散得无影无踪。我甚至能够听见肾上腺素催动心脏加速工作的“轰鸣”,一阵强烈的兴奋感弥漫全身。我迅速的进入了身心高度敏锐的最佳状态。
我抬手看了看腕上的高度计,那上面的指数标出我目前身处的海拔高度是四千八百三十米。由此计算,我们的起跳高度应该在五千米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两件事情,其一:我们创造了一项军事航空史上的世界纪录,其二:因为高度超过了伞包设计标准,降落伞将因为气压不足而无法自动弹出,我需要手动开伞。
手动开伞在空降作业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我再次确认了高度计上的指数之后,一边调整着呼吸,一边握住了髋骨旁的开伞索,双眼经盯着那片云缝,注意力高度集中,以便在穿过云层之后迅速确定操作步骤。可就在一刹那间,我发现事情不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