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749局秘案 > 第二十三章 三皇五帝

第二十三章 三皇五帝(2/2)

目录
好书推荐: 乱世小仙 娱乐之PD人生 次元幻想群 蛇山 异常游戏体验师 飞扬1997 最强神壕 素描之惑 最强高手在花都 我真不想当网红啊

虽然中国古籍中记载上古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如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颛顼帝时:“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帝尧时:“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

秦始皇时,“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

《拾遗记》记载的事物竟然象我们现在的**、航天飞机和潜艇。此外《列子》也记载了蓬莱五大仙山的人民能飞相往来的事情。《摩诃婆罗多》中也记载了很多神秘的武器。这类记载,我们实在不敢想像。

但面前这张《山海图》,分明是一张球面图或航拍图。这可是中国所谓的大禹九鼎山海图,是至少4000多年前绘制的亚洲地形图!这张图该怎么解释?要画出这样一幅牛形亚洲地形图,至少得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因为平面图根本就不会呈现出牛的形状来!

我们对上古历史的了解真是太肤浅了!

为什么4000多年以前的上古亚洲地形是这样一幅公牛的形状?

因为大洪水!

这样的亚洲地形图,洪水至少要高于现在的海平面400米,才能形成这样一幅牛形图!特别是牛背形状的出现,就是以400米等高线成的图。

4000多年以前有这么大的洪水吗?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么大的洪水呢?

这些问题,将在后文逐一揭示!

总之,无论郭璞看到的《山海图》也好,现代400米等高线亚洲地形图也好,还是谷歌地图所表现的400米等高线亚洲航拍图也好,都一无例外地说明了远古亚洲地形确实是公牛图。

如果上古曾经发生了大洪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形象、更直观地昭示后人呢?大禹集九州之铜,铭刻这样一幅《山海图》于九鼎,良苦用心,殷殷可鉴!

可惜的是,后人看不懂。不但看不懂,反而诬之为荒谬!祖先有知,哀莫大矣!

再次,复原后的《山海图》与古时的西北“丝绸之路”和云贵川的“茶马古道”路径是吻合的,也就是说复原后的《山海图》路线是符合上古亚洲交通实际的。

我们知道,上古的书籍是写在泥板、纸草、贝叶、龟板,再后来是写在竹简上的,而大禹却将《山海图》铭刻在九鼎上,并且置于国家庙堂中,皇室以外人员难得一见。足见他对此图的重视!(如果大禹真的铭此《山海图》于九鼎,那就说明了所谓的《禹贡》是一部十足的伪书!但伪书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尚书》这部伪书应是孔子据自已掌握的资料加上自已的理解编纂而成。孔子对上古历史、地理的理解有错误的地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历史地理,其价值在《山海图》没有复原、《山海经》没有得到正确诠释前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为什么说《山海图》符合上古交通实际?

因为《山海经》描述的各山山麓之连线,其实就是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交通线,掌握了这些交通线,就可以交通东西,纵横亚洲、俯视北非、直插南欧!这张图应该还标明了矿产等资源。在上古,这张《山海图》就是国家绝级机密!它是战争时的军事地图,是金、银、铜、铁、锡还有一些我们现在不知道的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的藏宝图,是沙漠行军的水资源指南,还有其它宝藏和上古文明信息,正因为它如此重要,“大禹”才慎之又慎,铭之于九鼎。

这些交通线在西汉凿空西域之前早就存在。

丝绸之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136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开通的。史家谓之“凿空”。其实“丝绸之路”这条路线早就存在,它就是《山海经.五藏山经》之《西次三经》路线。

《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路线为崇吾之山—长沙之山—不周之山--峚山—钟山—泰器之山—槐江之山—昆仑之丘—乐游之山—流沙--蠃母之山—玉山—轩辕之丘—积石之山—长留之山—章莪之山—阴山—符惕之山—三危之山—騩山—天山—泑山—翼望之山。

它对应的就是陕西长武--—同心—-雅布赖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马鬃山---敦煌---罗布泊----喀什----撒玛尔罕一线。(具体见下图)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与《西山经》图

同时《南山经》首经构成了“丝绸之路”南线之西段路线。即从叙利亚东北---德黑兰---兴都库什山脉西段。

可见“丝绸之路”并不是西汉才有的。究其源头,远在轩辕和黄帝之时。《西次三经》出现轩辕和黄帝二次,足见那时轩辕和黄帝(注意:轩辕和黄帝并非一人)就在此一线活动,其山麓之连线就是当时重要的交通线。

从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西汉之前2000年左右,罗布泊附近就有欧罗巴人的迁徙遗迹。2005年,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发现了几百具有欧罗巴人特征的干尸,据新疆当地人讲,最初发现的棺材有一千多具,埋葬在漫漫黄沙之下,棺木层层堆积,一共有五层。经碳14测定,年代在前2000年---前1500年之间,此时正是中国史书记载的夏王朝时期。

在公元前2000年前,据《山海经》,夏后启曾经征服了西亚,在德黑兰附近的大运山舞九代。据《摩诃婆罗多》,夏后启(坚战、后照)联合了西亚盟国,发动了复国之战,战争席卷了整个亚洲,18个国家,180万兵力展开大战,双方几乎同归于尽,壮年男子几乎全部阵亡。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解释小河墓地的早期干尸的来由。那些棺木里大量的女人,大量的木祖,证明当时那里基本没有壮年男子了,有的也只是老弱病残!这正是战争结下的苦果。

小河墓地表明,新疆与地中海一带早就有往来。他们是一个族群、不同年代的人。经dna检测,小河墓地最下层黄种人较多,越到上层欧罗巴人种越多。可见这些人是从地中海迁徒来的,并非土著。当时的土著人是蒙古人种。在女性棺木里都发现了木祖,每具棺木的木祖一到三个不等。最下层发现身份较尊贵的是一位老年女性,戴有金耳环。其年代为前2000年左右。瑞典的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到新疆考古,在其记录中,墓区北部的尸体旁曾发现铜制的镜形器、骨雕人面像、圆形石质权杖头。随同这些欧罗巴人来的,还有两河流域的六倍体面小麦。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从西亚到新疆,交通线早就存在。

直到西周时期,这条路线还是存在的。据《穆天子传》,周穆王西征,会西王母于瑶池,走的就是这条路线。《穆天子传》说:

“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於县圃之上,以诏后世。”据郭璞注文,此舂山就是钟山之同音互译词,而钟山恰恰是《西次三经》之钟山。县圃即《山海经.西次三经》中的槐江山之平圃,《西次三经》说:“槐江之山,......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而且平圃(县圃)南面多丹粟,北面多采黄金和银!看来平圃并非花苑或猎场,而是玉石、金、银矿的开采之地!

《穆天子传》又说:“辛丑,至于剞闾氏。天子乃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于铁山之下。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由上可知,穆天子的路线是从苍梧(今陕西长武)—-舂山(钟山)--槐江山---剞闾(伊犁)—天山--弇山(崦嵫山)—西王母山。

这条路线与《山海经》之《西次三经》路线是吻合的,可见直到西周时穆天子西征走的也是《西山次三经》路线,即后世所谓的“丝绸之路”。

直到周幽王时,关中大地震,西周国势日衰。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今西安之西)。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后,西部从天水一直到敦煌、新疆为少数民族政权所阻隔,加之东部历经250多年的漫长战争,川洛一带又地震等天灾不绝,周朝和西部就彻底中断了联系。丝绸之路就此湮灭无闻了。

此后到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时,其西界不过临洮,而临洮以西至玉门、敦煌、新疆等的广阔西域,从此不为汉人所知了。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36年,此时汉武帝蓦张骞通西域,前126年张骞自西域返回长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认为西域是自张骞出使以后才开始与汉人交流的。可见西域与中原的交流中断了634年!即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36年。

其实这条路线至少开通于黄帝时期,丝绸之路东部之北段路线为从陕西长武(长武之名即来源于崇吾之山之“崇吾”)—宁夏固原西北—宁夏中卫—戈壁阿尔泰沙漠—甘肃马鬃山---敦煌—塔克吉斯坦奥什州山麓一线;南段路线为《西山经》首经东段。可见丝绸之路这条路线其实是古已有之。张骞只是重新发现而已,并非什么凿空之举!即便在现在,《西山经》路线仍是重要的交通线。图二之黄色线条即为现在主要交通线。

至于茶马古道,一般认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之际。其实茶马古道渊源非常久远。西汉张骞通西域时,曾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四川的特产蜀布和邛竹杖,大吃一惊,问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臣在大夏时,见卭竹杖、蜀布。”。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见卭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得之。’”身毒就是现在的印度。阿富汗人竟然是从印度弄到的。可见远在张骞以前,云贵川先民们早就与印度有贸易往来。由此亦可见所谓的“茶马古道”的交通线在西汉以前就存在了,更不是始于唐宋,只不过是唐宋时在西南开设茶马互市,以此得名而已。

那么西汉是不是“茶马古道”交通线最早的开通时间呢?

事实远不只此!

至少在公元前2300年,这条交通线就一直存在!这条交通线就记载在《山海经》之《南次三经》与《中次十一经》中。

茶马古道其前身即为《南次三经》之西段与《北次十一经》之西段。如上图。

茶马古道在云南之三角区域正好为《南次三经》与《中次十一经》路线的三角区域。上古先民沿喜玛拉雅山脉之南北山麓至云南大理与昆明的交通线早已开通,并记之于《山海经》之《五藏山经》,其开通的年代至少在黄帝时就有了!为什么?因为在《山海经》中,《西山经》首经的路线非常久远,从《西山经》首经描述的秦岭东段的地理特征来看,现在的西安到周至之渭河南部地区,那时尚是秦岭中段部分。也就是说,镐京所在地,那时是秦岭中段。现在的秦岭和西安---周至之间的平原是由于秦岭山崩后才出现的。而这条线路,在远古却是一条通往东南亚和西藏的主要交通线,也就是我们后世所称的茶马古道。

既然早在黄帝时代就已存在,为什么不见于历史记载?

因为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在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前面所述的俱卢之野大战。从地中海到两河流域、到印度半岛到中南半岛,一直到中国的云贵川,爆发了空前的世界大战,文明差不多被毁灭了!历史被中断。古印度与云贵川的官方交往就此中断。然而,这条路线其实在民间仍在秘密行走。所以到了西汉时,张骞能在西域看到蜀地才有的川布和邛竹杖。

目录
新书推荐: 我于人间证不朽 横推两界:我的武学无上限! 穿梭,异世界之行! 修为尽失后:美女弟子们孝心变质 凡人修仙:我有一个进度条系统 西游:人在天庭御马监,爆肝变强 吞神鼎 焚天链气诀 灭我全族?弃守帝关,化禁区之主 御兽:我的灵兽血脉过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