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佛和道 > 047章 因明辩经(一)

047章 因明辩经(一)(2/2)

目录
好书推荐: 美漫之火箭浣熊 盗墓宠妃倾天下 这个道士有点神 原始新纪元 碎尘寰 神级全方位崛起 捡到两种力量 超品武帝 流落武侠世界 开着房车回古代

以前古印度的修行者强调要精通五明。所以佛家修行者是非常有学问的人。以前东土的大学问家也很喜欢看佛经,有人甚至遁入空门。这是因为佛陀有大智慧,是其他学问无法比拟的。

因明学不是佛家独有的。因明学萌芽于印度,略早于中国的墨辩和希腊的逻辑。因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学术文化的繁荣和辩论之风的盛行是密切相联的。古印度的信仰非常繁杂,信什么的都有,各派教徒之间常常争论,比东土的百家争鸣要激烈尖锐得多。各派教徒服饰不同,装扮各异。各教派十分重视论辩的方式方法,并且已经从研究论辩的程序进而研究思维的形式和推论的规则。

在古印度,最早致力于系统地研究因明的学派是正理派,正理派的经典是《正理经》,传说是足目所作。《正理经》中,简明地叙述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以及知识的表述方式,探讨认识表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形式错误或非形式错误。

足目之后,印度诸学派皆讲求此类论理方法。至佛陀之时,因明学已颇具系统,佛陀成道后,每每应用因明之法以说法利生,此可见于诸经中所广泛出现之因明义旨。流入佛教,而为历代诸论师所沿用演布之因明,称为内道因明;佛教以外之诸学派所研习之因明,称为外道因明。

佛陀入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世亲的弟子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将因明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故后世均认陈那为新因明的开祖,是中世纪印度逻辑之父。据说,他辩才无碍,在与外道辩论中经常获胜。曾于印度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讲授唯识和因明等,并撰写有《因轮抉择论》、《因明正理门论》、《集量论》等因明论著。大家看西藏寺院里学员辩经的手势:右手扬起和左手相击发出清脆响声,接着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这个姿势就是陈那论师发明的。

《集量论》内容非常的殊胜,关于造论的过程,也有一些比较奇特的传记。《集量论》的顶礼句和立誓句附在《因明论集》的封底,陈那论师首先顶礼:“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意思就是,我要恭恭敬敬地敬礼世间当中的唯一的量士夫,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救护者——善逝释迦牟尼佛;然后立誓:“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他说,我一生当中看见各种各样因明的善说,全部是依靠正理来阐述的,我在这里概括性地宣讲。在《集量论》的开篇,他就写了这个偈颂。

有关历史当中记载说,他首先把这个偈颂用石头的笔写在一块岩石上,写完以后他就到城市里面化缘去了。当时有一个具有神通的外道婆罗门叫杰那波,神变非常了不起,他把偈颂擦掉了。陈那论师回来后,看到偈颂被擦掉,就又写了一次,然后到城市里面去了,回来的时候偈颂又被擦掉了;之后他在旁边附言道:“如果你无意当中或者开玩笑、嬉戏而擦掉的,希望你不要把此顶礼句擦掉,我是有一定目的和必要的,希望你不要随便这样乱来。如果你觉得此顶礼句说得不对,想与我辩论,请你现身出来,不要偷偷摸摸地搞破坏。”他就写了第三次。当时杰那波婆罗门见到附言不好再擦,等陈那论师返回即与之辩论,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辩论,此外道根本无法匹敌,后来他显示神变,身上燃火烧毁了陈那论师的一些资具。大师曾一度悲观,最后文殊菩萨亲自显现,对其进行安慰,并说《集量论》必须造,因为它对未来的众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之后陈那论师造了这部《集量论》。

法称菩萨继承和发展了陈那所创立的新因明,撰有《正理滴论》、《释量论》、《因滴论》等七部因明论著,使因明学摆脱辩论术之羁绊,也令逻辑与认识论之结合更紧密,基础更稳固。

法称论师出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自小通达世间各种学问。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皈依了佛门,并师从陈那论师弟子自在军学习《集量论》。法称论师极其聪颖,据说听第一次的时候即“见与师齐”,第二次听即超过自在军而达到陈那的知识水平,第三次听的时候,已然“见超前贤”,发现了陈那论师观点中的纰漏。

后来,法称论师著作了著名的《因明七论》。准确、详尽地解释了陈那论师的因明观点。这因明七论,是学习因明最权威的著作,尤其是《释量论》,作为必学五部大论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备受推崇和重视。

法称论师虽然完成了这《因明七论》的创作,但在当时并不十分受欢迎,因为这些论著义理深奥,言辞生涩,即使当时的很多大学者,也难窥其堂奥。所以法称论师在论典最后不无伤感地说道:“即使是有学问的智者,也不明了我著作的精髓,最终这深奥的精义只能归还我自己,就像所有的河流终究汇入大海,我在因明当中所讲的智慧也全部融入了自己。”

在古印度有一个传统,就是当有学者著作问世的时候,如果各方学者认为文义俱佳,会将著作置于象背,游走四方以称颂。但若大家都不认可,则将其著作拴在狗尾,以示讥讽和嘲笑。法称的因明著作,由于无人能懂,自然遭到了拴狗尾的厄运,以至书页散落各处。法称论师不但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说:“正如这只狗四处飞跑一样,我的著作也将在全世界散播开来。”

因为法称论师在玄奘法师之后出生的,所以他的著作没有传到汉地,后来传入藏地,通过萨迦班智达、宗喀巴等大师的开显,却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在藏地,僧侣在寺庙里接受的佛学教育类似于我们的普通学校,从小学、初中上起一直可以读到硕士、博士。教徒7岁时出家受戒成为沙弥,然后经过两年的学习,到十岁时才正式开始学习五部大论,逐次学完十三个班级到出立格西名号时,大约已经二十三岁。

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或一问几答或多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就如我们的学术讨论。它是喇嘛学习佛经的一个方式。僧人学经内容和步骤基本相同,先学显宗,然后学习密宗,显宗主要以五部经典(因明、般若、中观、戒律、俱舍)为主,学完这些经典通常需要2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大量深奥的佛学典籍仅靠自己修习恐怕很难将它们完全记住,所以辩经这种相互问答促进的方法非常有利于修习,也是学经僧依次升级为高僧的途径。“格西”是最高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

目录
新书推荐: 洪荒:三清有四个很合理吧 长生修仙,与龟同行 家族修仙:我以混沌道界证长生 九州仙府首通指南 西游:天狱之主,开局关押悟空 说好长生修仙,非逼我肉身爆种? 神话水滸:从镇压天罡地煞开始 从升级建筑开始长生 仙命在我 修仙界传来噩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