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一缕魂归故乡(2/2)
苏青黄缓缓上前,细心验看何杨的伤势,神色愈发凝重。之前他完全是强撑着一口气,如今箭尖透体,阴寒之搅乱了心脉不说,更让他血流如注,无论用何种手法包扎都无法止住,这一会儿的功夫,地上已经积了一摊流出的鲜血。
望着这个面色惨白如金纸,动一下直呲牙的精明汉子,苏青黄低下头说道:“再坚持会儿,咱们很快就能冲出去,到时候我将你送到我们苏家的铺子,你应该听说过,那里的老师傅在青郡中是数一数二的,你这点伤,也就是修养一两个月的功夫。”
何杨苦笑摇头,因为身子平躺,一眼就能看到天上那轮明月,月染身旁。
出身穷苦人家,从小没读过书,哪里能吟出那些酸到倒牙的句子,顶多是觉着月亮像自家烙出的大饼,况且再生花的妙句,也写不出他现在的心境。
就是有些可惜,他何杨虽说嘴上不饶,心里何曾不眼馋那些能坐于私塾中静听孔孟之道的学子们,想着要是肚子里能同苏头儿一样装点墨水该有多好,也不至于临到最后,光想着填饱肚子。
“苏头儿,扶我起来吧。”何杨说道。
他背靠人而坐,笑从怀里掏出来前带的牛肉饼,因
为被箭洞穿,上面有一个明显的窟窿。
费力撕下来一块,塞进嘴里,奈何因为伤势牵动,已让他无法再像往常一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何杨最后遗憾的把牛肉饼放在身边,轻声说道:“苏头儿,你知道吗,其实我来军营的初衷,不过就是想吃口饱饭。我是穷苦人家,比不得您这大富大贵,天生含着金汤匙,在我们村里,连村长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听说进了鹿山营一天管两顿饭,我想也没想的就报了名。”
“然后就碰到了您,您说您也是,跟沈头儿一样当个不管事的清闲长官多好,非逼我们练这个那个,完不成还不给饭吃,这哪成啊,于是就有了后面这一遭。嘿嘿,要不怎么说都是命,不是您那些古怪训教,我今儿个也没那速度挡下来那一箭,其实我当时压根没想挡的,只是不知怎么的头脑一热,等到回过神来,身子已经过去了。”
“好了,别说了。”苏青黄温和说道,“你现在要做的是保存好体力,相信我,一定会把你带出隋山去,要不岂不白被你们叫了一声又一声的苏头儿。”
何杨摇了摇头,笑道:“我自己的身子,我最清楚不过的,活不了,活不了。”
坐于月色下,何杨撑着胳膊,在旁人搀扶下勉强起身,遗憾笑道:“苏头儿,那天九家的酱肘子,揽月斋的酥糖,还有老马家的烧麦,光听别人吹牛提起过,想来这辈子是没那个命吃上了,也就只有明年这时候,劳费您烧给我。”
苏青黄双眼微闭,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一味点头又摇头。
何杨因为说了这一大通的话,气息断续,仍继续气若游丝道:“我何杨这辈子过得一直是平平淡淡的,种了十几年的地,又当了几个月的兵,始终没活出什么意思,也就属今天,活出个味道来。
“我就想啊,今天这怎么说都是救了您一命,要是苏头儿您日后能名扬天下,我会不会也能青史留名,说是某年某月某日,有名为何杨男子以身挡箭,救下苏青黄一命。”
“不好说。””苏青黄眼眶微红,说道。
“但我会将何杨这个名字说给旁人听。旁人也会再说与旁人听,只要我鹿山兄弟还有一位活着,这个名字就不会在世间消失。”
“够了,够了。”何杨面有安详,欣慰道。
而后像是对身边众人,又像是对着天地间自言自语道:“累了,累了,跑了一夜,苏头儿,沈头儿,还有段头儿,让我睡一会吧,就睡在这隋山上。”
“总让我也矫情一回,他日你们来此,如见山风掠过松涛,那便是我来见你们了,到时候定要带着好酒好肉,一醉方休。”
这个满面是血的汉子,说完这些,终于缓缓闭上眼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苏青黄的手心中无意识的画了一个圆,无力垂下。
“苏头儿,弟兄们,我何杨,先行一步了。”
正在值守放哨的徐老六,忽然心有所感,红了眼睛高昂着头,动也不动,不知在看些什么。
身旁的王一海看着他,小声问道:”徐哥,怎么了。”
“没事。”徐老六眼睛红肿,狠狠揉了揉,足揉了十几下,才低头,继续看着前方路口处。
”不过是,风沙,迷了眼睛。”
求收藏,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