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 三年前和三个月前4(2/2)
齐僖公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戎国的推进速度比想象的要慢,看来前方负责阻击的军队没有后退,但这也同时意味着,那些兵士再也回不来了,齐僖公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下,下令大军分驻高、留、党三城,这是齐地西部山以西,黄河以东的三座小城,僖公的意思很明确,固守三城,任戎国来攻,这三城呈品字形,互相遥映,一旦戎国攻其一,则其他二城皆可分兵来救,若三城齐攻,以齐军战力,戎国一定不胜而还。若戎国绕道不理,则可背后攻击,而他们身后,是绵延不断的大山,山地作战,荣国的马军显不出任何威力,在山顶埋伏的齐军自可顺势而下,阻隔戎军。战争还没开始,齐军就摆出了死守的架势。这让很多齐将稍微安了下心,毕竟不用以步军去冲击戎国的马队了。
戎国的军队显然也发现了齐军主力的到来,根据他们多次与齐军作战的经验,知道这是中原各国中战力最强的军队,硬拼绝对占不到好处,而且,这支军队狡猾得很,很难抓住漏洞一举击溃。戎国的军队也在距离齐军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自燕国一路杀过来,他们已经抢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和财宝,他们其实已经满足了,这些东西足够他们度过好多个寒冷的冬天,但是,他们心中仍有一个难解的心结,那就是,他们要攻到齐国的首都,要一血先前的耻辱,多年前,他们的先人被齐燕联军打得丢盔弃甲,差点连国都都没有守住。
戎国的现任国君励精图治几十年,为的就是打败中原第一强军,只要他们打败了中原第一强军,以后再入中原,就无人敢敌了!燕国已经被他们打怕了,自他们攻入中原以来,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无人敢敌,燕国不但不与他们为敌,还主动送粮示好,只有进入齐境之后,才受到了强烈的抵抗,但是,一直没有碰上有力的敌手,齐军死扛的几座城池,早已在戎国大军的铁骑下灰飞烟灭。而今,终于碰上齐军的主力了,只要打败了他们,自此至临淄便再无抵抗,齐国的都城就唾手可得。戎国的国君不由得感到兴奋,兴奋之余,他很快冷静下来,知道决不可贸然出战,万一被齐军抓到机会,则就翻不了身了。于是,他下令大军停在与齐军相隔5里的地方安营,相机而动。
两军相遇的第一天,齐军没有出战,全都在筑城、加高城墙,修补漏洞,运粮草。
两军相遇的第二天,齐军没有出战,还在筑城补洞加高城墙,运粮草。
两军相遇的第三天,齐军还是不出战,依然旁若无人的修城运粮……
戎国国君有点看不懂了,他想打过去,但又怕是陷阱,所以还在观望。
两军相遇的第四天,齐军一如既往的筑城运粮,完全无视了戎**队的存在,就跟他们是空气一样,戎国国君出离的愤怒了!要打便打,当我们这五六万人马来这旅游的啊!
于是,戎国国君决定不再等待,下令大军出击,他决定一鼓作气打垮齐军主力,然后去临淄喝酒!在他的命令下,休养了四五天的骑兵们爬上了战马,开始攻击。这些披着羊皮,拿着弯刀的骑兵,在指挥官的命令下组成了一队队的阵型,开始向齐军阵地慢慢压来。而齐军在发现戎**队的动向之后,立即停止了一切行动,纷纷退回城内,紧闭城门,燃起狼烟。
戎国选择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高城,这是距离戎**营最近的一座城,让他们奇怪的是,齐军并没有像以前他们遇到的那样,在城外摆出大队人马,与之对峙,而是挤压在城头,城门紧闭。戎国大军紧紧地围住了高城,却不见齐军将领出城迎战!前去叫骂请战,回答他的,则是一阵密集的弓箭。得到的,也只是几具插满箭的死尸……
戎**队在围了一会之后,决定攻城,从他们的军营中拉出了登城用的器具,部队开始重新集结在高城的一侧,这时,留城与党城的城门突然打开了,也就在戎**队攻城准备完毕的时候,留城与党城内的齐军同时涌出了城池,向高城扑来。
戎国国君真的很难做抉择,开始攻城,则会腹背受敌,搞不好城攻不下来,还会在城下被吃掉;不攻城,装备都拉出来了,还得分出一部分兵力保卫脆弱的攻城器械;分兵两部去战,留一部分回撤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想到这里,他下令左右两队前去迎敌,中间护送攻城器回营。也就刚刚回撤的功夫,自留、党二城出来的齐军突然掉转方向,头也不回的各自回城了!左右两队人马跑到留城和党城城墙下时,齐军早已退回城内,紧闭大门了!
叫骂,无果。再叫骂,弓箭伺候!
戎国国君突然脑子有点乱,只得下令回师!
两军相遇第五天,戎国再次出击,这次攻击的是留城,与前一天一样,齐军依然紧闭城门不出,叫骂无果,一旦有想要攻城的架势摆出,立即就从高城与党城内杀出齐军向他们两侧扑来。戎国国君只好再次下令撤退。戎国国君很郁闷,他有一种被耍的感觉,更郁闷的是,明明知道被耍,但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