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妖魔复出(二)(2/2)
慢慢地,一切回复了平静,好象刚才那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本就没发生过。
至于石猴出世以及他以后的所为,此处不论。接着继续说这只螃蟹能否钻入地底下而保住性命。
此蟹缩身往地钻,企图危难一命全,它怎知,此乃属枉然。但愿但愿。
其实这蟹它不憨,赶紧身缩小,急急忙忙地下钻,当发现,没有地面现,慌慌拱进石缝间。所侥幸,空中一块大石片,-中间有个大窝儿,窝儿朝下落,不偏不倚盖其间,真真是它一命全。遗憾遗憾。
转眼间,时间已过好几天。老翁来此来察看,一切安安然。
转眼,两三天。
这一天,就在金山山根下,从湖里露出一个人的头来,接着凫出水,摸摸脑门拍拍身,同时眼珠一转留,开始四周瞅。
先说斯人真奇怪:脑瓜儿光秃秃,一毛也不染,阳光暴晒红似火,真像一个肉团团;小眼还是三角眼,深深镶在框里边,远瞧去,活象俩黑窟窿,狼虫见到也骇然,骇然余余急急窜,生怕被感染;两只耳朵薄如纸,细细朽棍若一捅,乍觉就会被捅破。肯定是因这,所以紧紧贴脸面,谁也不愿让瞧见。如若不然么,乌鸦见到一定啄,倘若被啄破,或是被叼走,五官不端正,丢人现眼倒不说,以后定是麻烦多。焉何如是说?以后定然知,此处无需再啰嗦。仅说斯人两脸面,无啥肉,骨头露甚高,活象两架排骨悬空间,那脸面,雪白如同两张纸,酷似一副死人脸;中间鼻子向下坠,差点盖住上嘴唇;胳膊与腿儿,长短差不离儿;手儿不比脚儿小,上部下部挺匀成;所怪者,乃是肚子倒不小,肥肥又胖胖,若是当作猪肉卖,倒也定是惹人欢。若远看,斯人走起路,酷像老鳖在晃动,待近看,却象一个大狗熊。世上竟容如此人,谁见谁不觉恶心?
斯人相貌虽丑陋,水中本领倒不小。他能在破涛汹涌的恶水里,挥挥然、潇洒又自如;鲸、鲨吃它吃不掉,正相反,鲸、鲨见他赶快窜,否则命将被他送。此乃为一。二者,游泳本领非同一般莫小看,他能相当长时间,甚至若干天,呆在水里不露面,张着嘴巴睁着眼,四周还能随便看。
倘若这还不算啥本领,不妨继续往下看:只见他,站在山脚下,左手一指,袈裟裹身;右手一弹,禅杖在手。接着忽悠悠,顺间变成一和尚。这和尚瞥一下四周,冷静一片无异常,便开始一步一步上山岗。山顶上,又环视一番番,阴笑两声刚刚毕,接着用气又一吹,兀自佛庙一座现面前,堂而华丽柱光闪。然后,用手指向湖里面,些些鱼、鳖、吓、蟹之乱物,自觉地,从水里面跃出,乖乖地,被他点化成一群小和尚,排着队儿,双手合十,默念阿弥低着头,规规矩矩进庙里。
万事俱比,在他将成为一庙之主时,却出不测,遂战而胜之,便霸据此山,并取名法净。
法净者,何许人也?乃是在跳出石猴的那块石头上呆过、灵石巨响、险些丧生的那只螃蟹。怎么回事?那蟹竟然活着?原来,是那中间有个窝儿的大石片救了它。因它与灵石长期厮守,通过吸收石内灵气以及自然万物之精华而致于此。至于后来,小青之火烧不死他,原因就在这里。他之所以能降住二蛇,就是他比二蛇早遇此石,灵石之气远远超过她们之因。
怪不得,法净相貌如此难看,走路象个老鳖。
与其说像老鳖走路,倒不如说像螃蟹爬动更准确。
妖魔既出,老翁焉何不前来收之?当时老翁不知,而今金山已有一次激战,还不知么?否然否然,而是无法收之。道理很简单,因为老翁对含有灵石之气的妖魔无法收之。
既然如此,请来菩提祖师,何如?他是石猴的师傅,能够收降石猴,定能收这妖魔。错矣!他也不能收之。因这妖魔同时含有浓浓的血性之气,只要有一滴妖血沾在菩提祖师身上,功夫尽去不说,对他的生命也有极大威胁,甚至命不保身。这也是他轻易不出山之因。
如果他俩联袂如何?也不行。原因诸多,以后自有说法。
这也是老翁在山上隐身,叫石猴早早下山,以致于使他能够早早寻来兵器,一旦日后需要时不受耽搁,进而能够按时修成正果之因。
目前,只有等待,等待时机的成熟,共诛法净。
但愿得,一切能遂愿,法净早完蛋。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