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刘渊拜师(1/2)
传话道士是一大早,在吃完早饭的刘渊还未下山时就找到刘渊的。刘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引路道士,来到明心峰玄静老道的道场,见玄静正坐在蒲团上讲道,玄静对面有三男一女四个年轻同门,想来就是玄静先前收的徒弟了。引路道士将刘渊带到玄静的道场就离开了。
平时听那些师兄师弟说,在德润峰听二代师叔讲道时,听玄静师叔讲道是最有收获的。因为玄静总能将玄之又玄的道法,道理以比较平实,易懂的语句表述出来,深得众弟子的爱戴。众多三代弟子也一致认为玄静师叔的道行是极高的。刘渊一年间一直在勤径峰修行,除了每天上午下山挑水,没有离开半步,每次听到别人谈论师叔讲道的事情时,总是羡慕又渴望跟着去听一次。可是每每想到还在接受考验,尚不算是明心宗门人,是没资格听道的,心底就更加希望能通过考验,把自己的公子娇气磨去,练出些毅力和勇气。
此时,如果刘渊前进几步就能听到他梦寐以求的玄静师叔的讲道。然而,毕竟现在他最多还只是半个门人,是不该前去听道,而应在原地等待玄静老道讲完,召他上前时,才上前答话的。念及此处,刘渊不敢打扰,只得立在一旁,静静等待。
一上午,玄静和那四位同样坐在蒲团上的弟子,没有休息片刻,一直在传道,听道,问道,讲道。一直侍立在一旁的刘渊明白了,为什么被二代师叔收为弟子之后,原先在三代弟子中并不是修为绝顶的同门都能迅速超过原先修为胜过他们的人了。似这般天天在师叔的小道场传道,而且只对几个徒弟讲道,效果自然比在德润峰上开坛讲道好上千倍万倍了。在德润峰山,能向师叔问道的三代弟子人数和时间是有严格限制的,否则恐怕每次开坛讲道非得开个十天半月吧?而实际上,每次师叔讲道,时间上虽有长有短,但讲道时间最长的也最多一天,从没连续讲道两天的记录。这样也就造成了:大量三代弟子,有疑问困惑而不得解答。有疑问的弟子们只有相互请教,或遇到有空闲的二代师叔时,上前问道。如此,有资质,天赋,悟性高的弟子就很容易在三代弟子中脱颖而出,而天资平庸的弟子就表现平平了。
时至中午,玄静老道终于结束了传道,侧过上身,面向刘渊点了点头。刘渊会意,走近了玄静,稽首一礼道:“刘渊见过师叔。”
玄静微笑道:“刘渊,这一年来,感觉修行可有结果?”
“弟子一年来上午每天挑八桶水,下午练习武艺,感觉甚是充实。只是弟子惭愧,并未感觉有什么结果。”刘渊照实回答道。
“那你可知道在勤径峰修行的人最多者,每日挑三十二桶水,最少者常常空桶,为何一年下来,我只见你一人?”玄静似要考考刘渊。
“弟子不知,请师叔明示。”刘渊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只得放弃。
“呵呵!你是身在道中而不自知啊!那每日挑水三十二桶者,只是为了让我等知道,他是最努力的,却是违背了本心,不是修行中人。那空桶来回之人,投机取巧,蒙骗旁人,自以为无人监督,便无人知晓。却偏偏被我等二代同门看在眼里,甚是好笑。如此宵小,更不得入我明心宗门。其余数人,则无你这份恒心,时多时少,的确是出自本心。然则,修真乃逆天行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者怎会有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