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三国的困惑(1/2)
子弟兵大营内,王戈看着威武整齐的军容满心欢喜,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兵悍卒,见过血杀过人、执行命令坚决,对自己那真是忠心不二没话说,怪不得军阀头子都喜欢搞派系区分,中央军它就是比其他杂牌军牛皮。嘿嘿,没想到啊,老子这么快也成了一个小小的军阀头子,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
“士兵们,你们的军姿很威武,你们的军旗很耀眼,你们的军歌也很嘹亮,很好,我宣布,给三好士兵指挥官石东记功,全营三好士兵嘉奖一次,”王戈心说,哇靠,有钱就要牛,做偶像就更要牛,咱现在即是偶像又有了倭寇上贡的银子,不牛一把那也太委屈小爷了。哗……台下子弟营一片欢呼雀跃,为自己欢呼也为家人欢呼。
因为这些熟悉军法的子弟兵非常清楚,在王戈的军规里面有明确规定,受到嘉奖或惩罚的士兵都将连带着家人一起奖罚,这是王戈有意识的培养军人的荣誉感,不能只强调军歌军旗的精神荣誉,还要给士兵们自己和家人相应的各种物质实惠。石东用一成不变的崇拜感恩的眼神望着主公,他心里明白,这是王戈用另一种形势向自己的订婚“行贿送礼”。
王戈举手示意大家安静,随着他的示意全营立刻寂静,子弟营训练的时间长了确实纪律严明,王戈夸赞的点点头说道:“别顾着高兴,我问你们个问题,谁能回答士兵的使命是什么?”问完话他首先看向石东,旁边陪着训话的石东立刻立正道:“效忠主公、保境安民!”下边子弟营的士兵也跟着喊:“效忠主公、保境安民,”王戈点点头继续道:“不错,说的很好,但还不全面,一个士兵他不能只效忠主公,如果主公死了哪?如果主公背叛了自己当初保境安民和为民谋利的信念了哪?就像某些贪官污吏一样,与百姓为敌与你们的家人为敌,那你们还要为他生为他死效忠他吗?这是我留给你们的一个问题,大家都要认真考虑。”听他这么说,所有人都从嘉奖的兴奋中进入愕然沉思。
倒了,肯定有看官晕倒,王戈这不是自己造自己的反吗?有点那个意思,他想的不光是造自己的反,更重要的是要造皇帝的反。但他这么说也不是乱来,他早就多次给这些子弟营的士卒训过话上过课,这些子弟营的士兵都有了一定的文化思想,这些人是他未来起家的种子和希望,他不想让自己这些精锐的“中央嫡系”士兵成为对自己愚忠的顺民,因为那样不符合他的目的和信仰。
说起被世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时代,那真可谓谋士如云战将如雨是个乱世英雄辈出的时代,璀璨夺目不可言表。可为什么在三国乱世中、华夏民族付出了牺牲一多半人口的代价,杀的如此惨烈死得那么悲壮却始终无法统一中国,最终搞成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哪?即便后来华夏民族最终统一,但也是进入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恶性循环,时不时的被文明落后的草原骑兵杀的落花流水一泻千里。拥有先进文明的华夏民族为何会出现如此险恶困苦的局面哪?
这种局面的产生,就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公、信仰极度缺失,包括艳惊四座的三国大英雄曹操在内,所有的英雄豪杰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皇位而战,大多数老百姓只是被动的顺从指挥、效忠主公,没有任何思想和利益上的主动性,简单一句话就是老百姓没有足够的利益好处、没有发自内心的战争**。
后世的经验告诉王戈,只有拥有思想和信念的士兵才是打不垮拖不烂的钢铁长城,才不会主将一死全军炸营,注意,这个经验无比重要,特别是在古代那更是重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在古代冷兵器近身肉搏的战场之上,和现代热武器一炸死一片不同,那时侯落后啊,战场上刀砍枪刺的杀一个敌人很难的,这个难度各位看官想想自己拿刀满院子追杀一只鸡的困惑就知道了,什么?你没杀过鸡,哦,卖糕的,那恭喜菩萨心肠的你:修仙成佛。
既然杀只鸡都那么难,更不要说杀死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了,只要士卒们还在组织抵抗,敌人短时间内无论如何是杀不光的,而死亡绝大多数都是来至于己方炸营崩溃后的争相溃逃、互相残杀、自相践踏之中,自己杀死自己的人数绝对比敌人杀的多,这个结果即非常可笑却又非常真实。什么?你不信,去看看报纸和网络上教学楼践踏死亡事件就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