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人物(2/2)
今天是长宁市市长张书启来省委汇报工作,本来这是应该是张鹏亲自参加的。但一方面象这种例行公事的汇报都是千篇一律,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另一方面长宁市作为淮东省的老牌经济强市,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保障体系,都很完善也确实没有什么可听的必要。正好今天得到陈鲁平失踪的消息,对于张鹏来说尽快解决5000多名即将下岗工人生计的问题,要比听一次随时可以进行的工作汇报要重要的多。所以他只是叫副省长崔理善和几个省委办公室的主任一起参与,而自己则和萧运研究了半天农机厂改组重建汽车制造公司的计划。这个时候刚好张书启的汇报讨论刚刚完成,本来崔理善他们要叫张鹏一起去吃午饭,可到了张鹏的办公室,秘书说张书记刚刚才出去。几人又马上追了出来。
在人群里面上都市市长钟贵奇也在其中,本来今天根本没他什么事,可是所谓做贼心虚。钟贵奇暗中派人把陈鲁平给“送走”之后,还是不放心。由于这件事隐约和省委书记张鹏有联系,而张鹏一项是态度强硬,刚正不阿,很是不好糊弄。要不然原省长袭晓山那么一个根深蒂固的地头蛇,都被张鹏给瞬间解决了,虽然副总理钱守成再中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张鹏的手段和做事果断的魄力可见一斑。正好今天长宁市市长张书启来省委汇报工作,钟贵奇就假借学习兄弟市的成功经验为由,死皮赖脸的也来旁听。上都市是淮东省的省会,上都市市长钟贵奇也是省常委之一,所以他要参加进来到也没什么人有意见。本来钟贵奇是来借机会探探张鹏的动静,可一上午都没见张鹏出现,他的手里就捏了一把汗。他怕是张鹏正在对陈鲁平案穷追猛打,那就难免会给他查出点什么蛛丝马迹。好不容易等到会议结束,出来正看见张鹏正和一个年轻人在省委大楼前并肩谈笑而立。看意思好象张鹏一上午都是和这个年轻人在一起,而且不象是在谈案子,心里不由的一松。
张鹏和萧运正在说着话,也没注意到身后来了一大帮子人,他是背对着众人,这时候张鹏的2号车,一部黑色的奥迪A6停在了两人的面前。由于张鹏这个时候已经下了台阶,见车子来了,顺手就把车门给打开了,把手一伸对萧运说道:“小子你先上车吧。”
萧运本想叫张鹏先上车,可刚一转身却正好碰到张鹏的手臂上,没有站稳就跌坐在了车里,一见自己都坐进来了,萧运也就不再推辞了往里面一让,叫张鹏也上了车,一关车门车子开走了。
张鹏和萧运是走了,可在后面的一大帮子人却都傻了。张鹏,堂堂一个淮东省的一把手,省委书记,竟然给一个少年开车门,这也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在场的谁不知道这位张书记位高权重,从来就不会对任何人加以辞色,就连上次为了调查袭晓山案的时候,钱副总理亲自来上都都没见这位张书记去给他开车门,这小子到底是谁?竟然有这么大面子。所有人心里都有同样一个疑问。相互疑惑的看着众人,谁也不认识这个少年。虽然都没说什么,但是大家心里全都雪亮,张书记没有去参加汇报,而整整一个上午都是和这个少年在一起,可见这个少年的身份。
官场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善于揣摩上意。张鹏现在是淮东名副其实的“老大”,当然其他人都要时刻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事情能大过汇报工作啊?这正好是上面和下面很好沟通了解问题的重要环节。很多官员甚至为了一次汇报要准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怕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引起上面的不满,影响自己的前程。说轻了是对工作准备不充分,意识不强,回去之后要多加强学习。说的重了,那可就是要关系到提升、留任等重大事件时候的参考依据啊。所以很多官员都对这些很是注重,但是他们认为最最重要的,张鹏却并不以为然。对于张鹏来说,与其听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汇报还不如抓紧时间干点有实际用途的事情来的实惠。只不过以前在省里,袭晓山的势力要大很多,张鹏不得不来。现在袭晓山倒了,对于这些张鹏自然也不会很重视了。但如果有珍重重要的东西,张鹏到是不会这样。所有人都不是很了解张鹏的性格,自然会认为和张鹏在一起的那个年轻人,一定有什么很深的背景,才会让张鹏对他如此重视,还要亲自为他开车门。
对于想不明白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欢往他们喜欢或希望的方向去想。所以萧运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这些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官们深深的记在了脑海里。
(又下雪了,都说瑞雪照丰年,今年北京的雪还真是不少,不过马上就快要过年了,这个时候下点雪到是不错。不知道虫子今天的功课做的是不是让书友们满意,好了先不说废话了,抓紧时间,争取今天再传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