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前赴上海(2/2)
于是他换了副神态说:“我也知道你的意思,海运局跟你做了往来,‘永兴’这块牌子就格外响了。我总竭力拉拢。不过眼前海运局要‘永兴’帮忙。这个忙帮成功,好处不在少数。”
一听这话,柳胖子越发兴奋,连连答应:“一定效劳,一定效劳。”
“话未说之先,我有句话要交代。”杨福同神色凛然地,“今天我跟你谈的事,是抚台大人交下来的,泄漏不得半点!倘或泄漏出去,闯出祸来,不要说我,孙老爷也救不了你,做官的人不讲道理,那时抚台大人派兵来封‘永兴’的门,你不要怪我!”
说得如此严重,把笑口常开的柳胖子吓得脸色发青,“哟!”他说,“这可不是玩儿的。等我把门来关起来。”
关上房门,两个并坐在僻处,杨福同把那移花接木之计,约略说了一遍,问柳胖子两点:“第一,有没有熟识的粮商可以介绍。第二,肯不肯承诺保付。”
这风险太大了。柳胖子一时答应不下,站起来绕室徘徊,心里不住盘算。
杨福同见此光景,觉得有动之以利的必要,便把他拉住坐下,低声又说:“风险你自己去看,除非杭州到上海这一段水路上,出了纰漏,漕船沉掉,漕米无法归垫,不然不会有风险的。至于你们的好处,这样,好在日子不多,从承诺保付之日起,海运局就算借了‘永兴’的现银子,照日拆计息,一直到跟粮商交割清楚为止。你看如何?”
这一说,柳胖子怦怦心动了,不须调动头寸,只凭一纸契约,就可以当作放出现款,收取利息,这是不用本钱的生意,加上还可以借海运局来长自己的声势,岂不大妙?
柳胖子利害相权,心思已经活动,做生意原来就是靠眼光,有胆气,想到杨福同当初放那五百两银子给孙本初,还不是眼光独到,甚至连张“饭票子”都赔在里面,在他个人来说,是背了风险,但如今来看,这笔生意他是做对了。
由于杨福同的现成的例子摆着,柳胖子的胆便大了,心思也灵活了,他已决定接受杨福同的建议,但不便当时就作决定,还有一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到抚台,藩署衙门去摸一摸底,看看漕米运到上海的情形,巡抚,藩司对孙本初是怎样一种态度?只有这两层上没有什么疑问,这笔生意就算做定了。
于是柳胖子便说:“福同!我们自己弟兄,还有说不通,相信不过的地方?这就算八成帐了!不过象这样大的进出,我总要向东家说一声,准定明天午刻听回话,你看好不好?”
“这有什么不好?不过我也有句话,大家都是替人家办事,身不由主。我老实说,也不必明天午刻,索性到后天好了,一过后天,没有回话,我也就不必再来看你,省得白耽误工夫。”杨福同的这番话就是说定了一个最后限期。
柳胖子觉得他做事爽快而有担当,十分欣赏,连连点头答应。
杨福同回到海运局,跟孙本初碰面,互道各人商谈的结果。
孙本初十分兴奋,说这天上午非常顺利,先去看了椿寿,说抚台已有表示,差额由藩库先垫,今年新漕中如何加派来弥补这笔款子,到时候再定办法,不与孙本初相干。
又去看了抚台,常大淳吩咐,只要事情办得快,多花点钱无所谓。
他还拿出两道上谕来给孙本初看,一道是八旗京兵有十五万之多,须严加训练,欠饷要设法发清,通谕各省,从速解运漕米银两,以供正用。
一道是酌减文武大臣“养廉”银,以充旗兵军饷。可见得朝廷在粮饷上调度困难,如能早日运到,常大淳答应特保孙本初升官。
“照这一说,事情就差不多了。”杨福同心知柳胖子要去打听情形,既然藩司有此确实表示,‘永兴’这方面当然可以放心,不必等柳胖子正式回话,便可知事已定局,“该商量商量,好动身到上海去寻‘户头’了。”
“我想这样,请你陪了我去,局里当然要派两个人,那不过摆摆样子,事情全靠你来办。”
杨福同想了想答道:“真的要我来办,得要听我的办法。”
“好!”孙本初毫不迟疑地答应,“全听你的。”
为了办事方便,孙本初到底还是下了一通关书,聘请杨福同当“司事”,在签押房旁边一个小房间办事,作幕后的策划。
首先是从藩库提了十万两银子过来,等跟“永兴”谈好了保付的办法,把这笔款子存入“永兴”,先划三万两到上海“大亨”钱庄。
这三万两银子,一万两作公费使用,二万两要替常大淳汇到家乡,当然那是极秘密的。
然后,杨福同在局里挑了两个委员,一个是椿寿的私人,姓周;一个跟粮道有关系,姓吴。
又请孙本初下条子,“派随赴沪”,同时每人额外先送二百两银子的旅费。周,吴二人原来有些敌视杨福同,等打听到这些都出于他的主张后,立刻便倾心结交。
杨福同又把柳胖子也邀在一起,加上庶务,厨子,听差,上上下下一共十个人,雇了两只俗称“无锡快”船,随带大批准备送人的土产,从杭州城内第一座大桥“万安桥”下船,解缆出关,沿运河东行。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