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窃清 > 第024章 松江漕帮

第024章 松江漕帮(1/2)

目录
好书推荐: 炼妖全传 给我一支烟之祎若 英雄无双 雷罚之力 厚脸皮天使 遥想公瑾当年 意定乾坤 硝烟下的远征 星魂图 大剑主

等两人在船上闲谈到晚,柳胖子带着周,吴二人兴尽归来。收藏*~网仔细看去,脸上都浮着诡秘的笑容。杨福同当着孙本初不便动问,心里明白,他们此行,必为平生所未的经历。

“哦,哦,我想起件事。”柳胖子忽然一本正经地说,“我今天遇到一个朋友,偶然谈起,松江有一家大粮行,跟漕帮的关系密切,他们有十几万石米想卖。倒不妨打听一下。”

杨福同还未开口,孙本初就大为兴奋地道:“这下对了路了!”

“咦!”杨福同奇怪地,“事情不过刚刚一提,也不知内情如何?你何以晓得对了路了!”

“你也有不懂的事!”孙本初得意地笑了,为他讲解其中的道理。

孙本初对于漕运已经下过一番功夫,知道松江出米,又当江浙交界,水路极便,所以松江的漕帮是个大帮,也应该是个富帮。但唯其既大且富,便成了一个俎上之肉。

松江府知府所以与四川成都府,湖南长沙府,成为府缺中有名的三个肥缺,各有特殊的说法,松江府兼管水路关隘,漕帮过闸讨夫,不能不买他的帐是一大原因。

年深月久,饱受剥削,松江槽帮的公款亏空甚巨,成了“疲帮”。孙本初判断这家粮行,实际上就是漕帮所开,现在有粮食要卖,来源大成疑问,可能就是从漕米中侵独偷漏而来的,米质不会好,但是米价一定便宜,差额便可减少许多。

“那好!”杨福同对此还未有过深入的研究,只听孙本初的话。

于是,柳胖子重又上岸,去寻他的朋友,约定在松江与那粮商会面的时间,会面的地方就在船上,这是孙本初处事精细,怕上岸与粮商有所接洽,会引起猜疑。

等柳胖子回来,说是已经约好了,第三天到松江,舟泊城内秀野桥下,他那朋友自会约好粮行里的人来寻。而且他也证实了孙本初的判断,那家字号“通裕”的粮行,果然是松江漕帮的后台,不但经营米粮买卖,并且兼营票号,只是南方为钱庄的天下,跟北方通声气的票号,难与钱庄抗衡,柳胖子也知道有这家“通裕”,素无往来,所以不知道信用如何?

“你们明天再玩一天,”孙本初以一半体恤,一半告诫的语气说:“一到松江就要办正事了!”

事实上这天夜里就已开始办正事,大家在孙本初的船上吃饭,席间便谈起漕运。

孙本初在这方面的学问,是从书本上得来的,所以只晓得规制,政令和故事。周委员却是老手,久当押运委员,在运河上前后走过七八趟,漕运中的弊病,相当了解,他所说的琐碎细节,虽有些杂乱无章,不如孙本初言之成理,但出于本身经验,弥觉亲切。

他们两个人的话,到杨福同脑子里一集中,便又不同了,一夜深谈,他成了一个既明规制,又懂实务的内行。

“我现在要请教,”他也还有些疑问,“什么是‘民折官办’?”

“所谓‘民折官办’是如此……”孙本初为他解释,漕粮的征收,有五种花样。

一种叫“正兑”,直接运到京城十三仓交纳。

一种叫“改兑”,运到通州两仓交纳,这两处米仓简称为“京仓”,“通仓”。

再有一种“白粮”,就是糯米,亦运“京仓”,供给祭祀及配发王公官员俸米之用,规定由江苏的功州,松江,常州,太仓,以及浙江的嘉兴,湖州等五府一州缴纳。

以上三种名目都是征实物,第四种却是应征实物,由于特殊的原因,征米的改为征杂粮,征杂粮的改为征银,都出于特旨,就称“改征”。

最后一种是“折征”,以实物的征额,改征为银子,这又有四种花样,“民折官办”为其中之一,换句话说,老百姓纳粮,照价折算银子,由官府代办漕米充“正兑”或“改兑”,就叫“民折官办。”

杨福同把他的话在脑子细细过了一遍后,道:“我懂了,但是还要再请教一下,究竟是怎么一种情形之下,才可以‘民折官办’?”

这细节上就要周委员来解答了,他说:“那也没有一定。总之,为了官民两便。譬如说,朝廷有旨意,为了正用,赶催漕米,那就先动库款,买米运出,再改征银子,归还垫款,也有小户实在无米可交,情愿照市价折银,官府自然乐于代办。

再有一种就是各地丰欠不同,丰收的地方,大家自然交米,正项以外,另外额定的‘漕耗’,‘船耗’的耗米,以及浮收的耗外之耗,也都是米,这些米运到欠收的地方,价钱比较便宜,老百姓可以买来交粮,只要帐面上做一道手续好了,也算‘民折官办’。”

“原来如此,那我们就用不着偷偷摸摸做了。”杨福同说,“现在正值南漕海运改革之际,朝廷又连下严旨催办,我们动正项购运,有何不可?至于‘通裕’粮行这方面,既然是漕帮应得的耗米,而且准许‘民折官办’,那他卖米也不犯法。就算他们是偷盗来的赃货,我们只当他是应得的耗米好了!”

“不错啊!”一向口快的柳胖子说,“麻袋上又没有写着字‘偷来的’!”

孙本初和周,吴二人都相视以目,微微点头,显然的,他们都有些困惑,这么浅显的道理,何以自己就没有想到?

“话是不错。”孙本初说,“照这样子做,当然最好,但海运局只管运,‘民折官办’是征粮那时候的事,藩司,粮道两衙门,没有公事给我,我何能越俎代庖?”

到这里就看出杨福同一路来,把周,吴二人伺候得服服帖帖的效验了,他俩争着开口,却又互相推让,不过看得出来,要说的话是相同的,有一个人说也就够了。

周委员年纪长些,又是藩司椿寿的私人,所以还是由他答复:“这不要紧,藩司衙门要补怎么样一个公事?归我去接头。”

“粮道衙门也一样,归我去办好。”

“那就承情不尽了。”孙本初拱拱手说,“烦劳两位。”

“分所当为!”周,吴二人异口同声地。

“慢来,慢来!”柳胖子忽然插嘴,“这把如意算盘不见得打得通!”

他说了其中的道理,确不为无见。“通裕”粮行是想卖米,而自己这方面是想找人垫借,两个目标不同,未见得能谈出结果。

“那也不见得,”杨福同说,“做生意不能光卖出,不买进。生意要谈,就看你谈得如何?”

大家都点头称是,连柳胖子也这样,“除非你去谈。”他笑道,“别人没这个本事。”

虽是戏言,也是实话,周委员私下向孙本初献议,“当官的”出个面,证明确有其事,实际上都委托杨福同跟柳胖子去谈,生意人在一起,比较投机。

这番话恰中下怀,孙本初欣然接纳,而杨福同也当仁不让,到松江以后的行止,由他重新作了安排。本来只预备跟“通裕”那面的人,于船上见面,现在却要大张旗鼓,摆出一番声势,才便于谈事。

一路顺风顺水,过嘉善到枫泾,就属于松江府华亭县的地界了。

第二天进城,船泊在以出“巨口细鳞”的四鳃鲈闻名的秀野桥下。孙本初派庶务上岸,雇来轿子,然后他和杨福同二人,打扮得一身簇新,另外备了丰厚的土仪,叫人挑着,一起去拜客。

先拜松江府,用手本谒见,再拜华亭县和娄县。华亭是首县,照例要尽地主之谊,随即便来回拜,面约赴宴,又派了人来照料。接着,知府又送了一桌“海菜席”,杨福同作主,厚犒来使,叫把菜仍旧挑回馆子里,如何处理,另有通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