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窃清 > 第026章 梅家弄堂

第026章 梅家弄堂(1/2)

目录
好书推荐: 炼妖全传 给我一支烟之祎若 英雄无双 雷罚之力 厚脸皮天使 遥想公瑾当年 意定乾坤 硝烟下的远征 星魂图 大剑主

“莫非自己要交桃花运?”杨福同心想,但随即却又自责,“现在正值脱霉运,交好运的当口儿,最忌这些花样。收藏*~网什么叫桃花运?只要有了钱,天天交桃花运!”这样一想,立刻便把娇憨的余秋儿置于脑后,穿好衣服,匆匆漱洗,到前面船上去见孙本初。

孙本初在等他吃早饭,边吃边谈,详叙昨日经过。

孙本初听得出了神,等他讲完,摇着头仿佛不相信似地说:“奇遇何其多也!”

“事情总算顺利,不过大意不得。”杨福同叮嘱。

孙本初微点着头,深以为意。杨福同又道:“还有一点,大哥要注意。等回头梁老三来了,请你格外给他一个面子。”

“我知道了。”

不多时,梁老三上船拜见,磕头请安。孙本初十分客气,大大地敷衍了一番。接着就解缆开船,出城沿吴淞江东行,第二天上午就到了上海。

上海县城筑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原是用以“抗倭”的,城周九里,城墙高二丈四尽,大小六个城门,东南西北四门,名为朝宗,跨海,仪风,晏海,另外有宝带,朝阳两门,俗称小东门,小南门。

他们的船就泊停在小东门外,船刚到就有人在码头上招手,立在船头上的梁老三,也报以手势,跳板还不曾搭妥,那人已三脚两步,走上船来,身手矫捷,如履平地,一望便知是过惯了水上生涯的。

“高峰!”梁老三问他,“都预备好了?”

“都好了。”高峰答道,“叫北门高升客栈留了屋子,三多堂也关照过了,轿子在码头上。”

“好,你到码头上去招呼,凡事要周到。”

等高峰一走,梁老三随即回到船舱中。杨福同正在跟柳胖子商量,住哪家客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两个人对上海都不大熟,所以商量了半天,尚未停当。

等梁老三现身,就不必再商量了。他告诉杨福同,已预先派了人来招呼,一切都有预备,不劳大家费心,同时声明,上海县属于松江府,他是地主,所以在上海的一切供应,都由他“办差”。

“这怎么敢当?”杨福同说,“尤其是‘办差’两个字,三哥,你是在骂人了!”

梁老三笑笑不响,然后问道:“爷叔,你上海熟不熟?”

“不熟。”

“那就快上岸吧,好玩儿的地方多得很,不必耽误工夫了。”

于是,连孙本初在一起,都上了岸,码头上已经有几顶蓝呢轿子停在那里。

五口通商未到十年的光景,上海已变得很奢华了,服饰僭越,便不当回事,所以除却孙本初,大家都生平第一遭坐上了蓝呢大轿。

轿子进城,折而往北。停下一看,附近都是客栈,大小不同,大的金字招牌上写的是“仕宦行台”,小的便写“安寓客商”。

高升客栈自然是仕宦行台,梁老三派人包下一座院落,共有五间房,十分宽敞干净。这时行李也送到了,等安顿妥帖,梁老三把杨福同拉到一边,悄悄问道:“孙老爷为人是不是很方正?”

这话很难回答,杨福同便这样答道:“三哥,你问这句话,总有道理在内,先说来我听听。”

“是这样,我先替大家接风,饭后逛逛邑庙。钱业公所在邑庙后花园,柳老板要看同行朋友,也很方便。到了晚上,我请大家吃花酒,如果孙老爷不肯去,另作商量。”

原来如此!杨福同想起了夜宿通州时,孙本初遇流娼“金豆”时的情形,照那晚来看,孙本初倒也是个风流人物,只不过一群人等前去涉足花丛,不知道他是否有所顾忌,这非要问他本人不可。

“时候也还早。”梁老三又说,“或者我们先去吃了饭,等下在邑庙吃茶的时候再说。”

“对,对!就这样。”

梁老三替他们接风的地方,是上海城小东门内的第一家本帮馆子,孙本初先就说过,只要小吃,若是整桌的席,他便辞谢。因此梁老三点了本帮菜,糟钵头、秃肺、卷菜之类,味极浓腴,而正当“饥者易为食”之时,所以也不嫌腻了。

吃过饭后去逛邑庙,近在咫尺,便都走着去了。

邑庙就是城隍庙,城隍这位尊神起于北齐,原是由秦汉的社神转化来的。起初只有江南一带才有,不知是东南人文荟萃之区,哪个聪明人。想出来的好法子,赋予城隍以一种明确的身分:它是阴间的地方官,都城隍等于巡抚,县城隍便是县令,一般也有三班六房。在冥冥中可以抓人办案。因此,老百姓受了冤屈的,就有了一个最后申诉的地方。

县官也承认本地有这么一位地位完全相等的同僚,而这位阴世的县官似乎也管着阳世的县官,是以不能不心存忌惮。

有部教人做地方官的《福惠全书》,就曾写明,县官莅境,“于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庙斋宿”,一则是礼貌上的拜访,先打个招呼:“请多多包涵”,再则是在梦中请教,本地有哪些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或含悬而未结的冤案,内幕如何之类。

城隍不归朝廷指派,而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就如阳世的选贤与能一般,选城隍是“聪明正直之谓神”,不正直不愿为老百姓伸冤,不聪明则不能为老百姓伸冤。

上海县的城隍就是老百姓所选的,他是东南最有名的三位城隍之一。

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原是春申君的采邑,他被苏州人请了去,上海人只好另选一位城隍,此公叫秦裕伯,大名府人氏,元朝末年当到“福建行省郎中”,因为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弃官避难到了上海。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征辟至朝,授官侍读学士,外放陇州知州,告老以后,不回大名府回到寄籍的上海,死后屡显灵迹,保障生民,所以上海人选他来做城隍。

上海的城隍庙跟开封的大相国寺一样,是个有吃有玩的闹市。一进头山门,两旁郡是杂货铺,二山门正中是个戏台,台下就是通路,过道两旁是卖桂花糖粥、酒酿圆子等等的小吃摊。

戏台前面是个极大的广场,西廊是刻字铺,东廊有家茶店,是上海县衙门书办、皂隶的“茶会”,老而姓打官司、托人情都在这里接头。

再往北就是城隍庙的大殿了,两旁石壁拱立四个石皂隶,相传是海上飘来的,大概是秦裕伯在福建的旧属,特地浮东海而来,投奔故主。

一进殿门,面对城隍的门楣上悬一把大算盘,两旁八个大字:“人有千算,天有一算”。这是给烧香出殿的人的临别赠言。

正对大算盘,丈许高的神像上面有块匾,题作“金山神主”,是为上海县城隍的正式尊号。再进去就是后殿,供奉城隍及城隍夫人,她的寝宫就在西面,寂寂深闺,在她生日那天亦许凡夫俗子得以瞻仰。

城隍庙的好玩,是在庙后有座豫园,为上海城内第一名园,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当过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的产业,明末大乱自然废记,乾隆中叶,正值全盛,海内富丽无比,本地人为了使“保障海隅”的城隍有个公余游憩之地,特地集资向潘氏后裔买了这个废园,重新修建,历时二十余年,花了巨万的银子,方始完工。因为地处庙的西北,所以名为西园,而庙东原有个东园,俗称“城隍庙后花园”。

东园每年由钱庄同业保养修理,只有逢到城隍及城隍夫人生日,以及初夏的“蕙兰雅集”才开放。西园却是终年洞开,里面有好几家茶店,还有极大的一座书厅。

梁老三招待大家在俗称“桂花厅”的清芬堂喝茶。这天有人在斗鸟,其中颇多梁老三的弟兄,走来殷殷致意,请他下场去玩。这就象斗蟋蟀一样,可以博彩,输赢甚大。

梁老三便把周,吴两委员和柳胖子请了去一起玩,留下杨福同好跟孙本初说私话。

“大哥!”杨福同意态闲豫地问道:“今天晚上,逢场作戏,可有兴致?”

孙本初只当要他打牌,摇摇头说:“你们照常玩吧!我对赌钱不内行。”

“不是看竹是看花!”

孙本初懂了,竹是竹牌,花则不用说,当然是“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於花上絮”,随即笑道:“看竹看花的话,遂妙得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