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借尸还魂(2/2)
一想问题,头疼欲裂。
杨福同下意识地伸手去摸脑袋壳,却摸到前脑瓜光秃秃一片,再往后一摸,一根长长的辫子。“开什么玩笑,难道是在拍戏不成?”他说。
“杨秀才,你莫不是昨夜脑壳冻坏掉了,这里是‘夜夜春’,排什么戏呀!”那古装打扮的姑娘说道。
“别闹了,摄像机在哪儿?难道现在流行偷拍?”杨福同一边说着话,一边从床上探出头去,四处张望摄像机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就在他探头一望的功夫,门口挂着的湖色夹纱门帘一掀,闪进来一个绝色佳人。
只见那绝色佳人,长身玉立,走起路来却似风摆杨柳,她穿着一件雨过天青的绸夹袄,虽然也是高高耸起的元宝领,腰身却做得极紧,把袅娜身段都显了出来,下面没有穿裙,是一条玄色夹裤,镶着极宽的彩色花边。
脸上薄施脂粉,头却梳得又黑又亮,髻上插一支翠镶金挖耳,此外别无首饰。
走近了越发看得清楚,是一张介乎“鹅蛋”与“瓜子”之间的长隆脸,生得极好的一双眼睛,就如闪光绸缎一般,顾盼之间,一黑一亮,配上那副长长的睫毛,别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媚态,而且正当花信年华,就如秋月将满,春花方盛,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
她含着笑说:“杨公子醒了,和芍药说什么呢?”
也不知是她这一笑的魅力,还是身体虚弱,杨福同觉得眩晕,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棉被上,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
那绝色佳人见他这般模样,吩咐道:“芍药,咱们出去吧!让杨公子休息一下。”
“是的,小姐!”
只听得轻轻的脚步声朝外行去,杨福同闭着眼睛,脑壳里面却不停地打着圈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喂自己莲子羹的姑娘叫自己‘杨秀才’?而那位佳人却称呼自己‘杨公子’?是拍戏吗?如果是拍戏的话自己刚才怎么没有发现摄像机……”
虽然杨福同的头疼得像针扎一样,但各种纷乱的念头和记忆纷至沓来,瞬间塞满了他的脑袋,也让他终于明白了:“这里是千真万确的清朝,道光年间。自己确确实实是穿越了,借尸还魂到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少年人身上!”
这个清朝道光年间的杨福同,字功亭,原籍江苏高淳县淳溪乡人。到了杨福同的父亲,迁居逝江杭州,以卖酒为业,早已去世。
父亲去世时,杨福同还未出生,母亲孤身一个女人又怀着身孕也照顾不了生意,就把店盘了出去。
杨母靠着卖店铺所得的有限银两送“遗腹子”杨福同去读书。杨福同生得颖慧异常,也替母亲争气,书读得很好,且已“进学”成了秀才。
“秀才乃宰相之根苗”,这话一点不假,所以杨福同耻于继承父业;再说卖酒要本钱,亦是一大难事。所以,杨福同家里还要靠母亲替人缝缝补补,一针一线的刺绣贴补家用。
不巧的是,杨母身染寒病,杨福同四处借贷给母亲找大夫。一回,两回,把亲朋好友借了个遍。
这天,天空也是飘着小雨。
杨福同出门借钱,寻遍了亲朋好友,也没有借到一文钱。为了省下钱来好给母亲瞧病,杨福同好久都没吃过一顿饱饭了,他冒着雨又冷又饿地在城里瞎转,脑子里却在想到什么地方找什么人可以借到些银两给母亲治病。
想来想去,杨福同也想不到可以借给他钱的人。他漫无目的转悠到了一条陋巷,巷道深幽、清冷。石灰剥落的高墙伸向远方,越来越稀疏的灯火,把他掷入无边的黑暗中。
深巷中空无一人,疲惫已极的杨福同开始懈怠下来。他想:“只有走出深巷,才能去寻找可以借给他钱的人。”
待走出深巷,他才发现这是一家妓院。院门上挂着“夜夜春”的牌匾。杨福同在街心站住,两眼直瞪瞪地盯着妓院门,出气有些喘,脚下有些飘,眼前一阵天旋地转,他带着重重的响声栽倒在地上……
巧的是,当晚杭州花魁,“夜夜春”的头牌小姐“杏花红”带着自己的丫头芍药伺候过官人后回来,在巷字里看到了晕到的杨福同,出自善心,把他带到了自己的房间。
更巧的是,“夜夜春”的大茶壶许大康曾经和杨家做过一段时间的邻居,于是许大康把他知道杨福同的一切都告诉给了杏花红。
这也就是丫头芍药叫他“杨秀才”,绝色佳人“杏花红”称他“杨公子”的由来。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