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借调市局_第136章 欲盖弥彰(2/2)
王小石擦去难过的眼泪,眼睛红通通的:“平时我和白洁没什么联系,我俩都没有手机……”
在焦炭让他按下指纹的时候,鱼头和焦炭都注意到,这个小伙子一点都无所谓,不像心里有鬼的人。
“两人上了车,看来这边没戏了,要看队长和黄哥那边有没有发现了?”
“是啊,知道了罪犯的手段,不知道是谁?这也够郁闷的?”
鱼头和焦炭一路讨论中种种可能,回到了分局,刑警队的房间一个个灯都亮着。
“都十点多了,怎么你们都还走?”戚队和黄哥等都在,抽着烟,思考着。
“有没有发现?你们丹阳一行,怎么样,有收获没?白洁的男友有没有作案时间?”黄哥焦急地问,他性子一向急。
“没有,那个小伙子人不错,那天早上一早在集市上,多个人看到的。”焦炭不好意思,又让大家失望了,“他总不可能飞来飞去。”
“卧槽,我傻逼了,王小石,他,说不定就是凶手!”鱼头重重地拍了自己的脑袋。
“啊,”焦炭愣住了,“你说什么?为什么?”
“欲盖弥彰!马上查个火车时刻表,咱就知道是不是八九不离十了?”
鱼头去资料室里找来了金陵火车站的时刻表,大家都围了上来。
“看,金陵到吕镇的最早一班慢车是五点发车,一个小时五十分就能到吕镇小站,也就是说七点不到就能到站,而且,车站就在镇上,出了站就是集市,也就是说,他完全具有作案的时间。像他这种性格,不应该没事赶集,在街上溜达,遇到熟人打招呼,这完全不是他本来的个性……”
“但他摁指纹一点不慌张啊?”
“没错,那是因为,他,很清楚,他根本没有留下指纹,无论是屋子门口,还是在面馆里!”
“有道理!”戚队拍着手掌,“鱼头,好啊,见微知著了!”
人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用因循定式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对警察来说是种大忌。
所谓思维定式,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给人看两张照片,—张照片亡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求指出谁是罪犯,人们大概都不会犹豫,选择前者的人数会远远大于后者。
认识的固定倾向,会产生的消极的思维定式,这,是禁锢侦探或者一般人思维扩散的一道无形枷锁……
第二次和王小石交锋,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上午人就被押了回来。
地点,钟楼分局的审讯室。
没有出现意外的抵赖、不承认或者歇斯底里,王小石还是一脸的平静,但微微抖动的身体透露出了他此时内心的虚弱。
不过,他自认为做的天衣无缝,也没有任何目击证人。
双方都不说话,沉默一刻钟后,鱼头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块面团摆到桌面,一句话不说,摆成一个圆圈,又拿出一瓶矿泉水慢慢地往里面倒……
“还不老实交代,还需要我们再说什么?”牛哥大喊一声。.
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响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