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积案重启_第147章 共和国第一悬案(2/2)
二组的队长孙危谷却主动接了,他是一个悬疑灵异事件的爱好者,喜欢抽烟喝酒,人长的瘦,队友们亲切地称呼“孙队”或“大师兄”。此案自然非他莫属,“大师兄”和佛祖老人家可是几千年的冤家对头,这次看来又要杠上了。
马政委也饶有兴趣地表态他加入到这个案子小组。
第四个案子,共和国第一悬案,“金大碎尸案”!
1996年1月19日,子夜时分,金陵城普降暴雪。清晨六点半,大地白茫茫一片。金大往南,是华侨路,在过去就是金陵的市中心新街口。早锻炼的陈大妈在一条通往华侨路的小巷子边拾到一包黑塑料袋包裹的碎肉块,当时她以为人家无意丢失的猪肉,带了回家就清洗清洗,突然了发现3根手指,吓得差点没当场晕了过去。警方闻讯后,对该区域进行了细致排查,又很快发现在金大旁边的小粉桥、天津路等周边又发现了同样袋子装的尸块……
第二天1月20日,六辆警车来到住在苏江省姜堰市沈高镇的一户姓刁的人家,连夜把一家人接到金陵大学招待宾馆。这个家庭被告知其小女儿刁艾青在学校里突然失踪了。
第四天,在鼓楼分局的华侨路派出所,刁家被单独安排在一间会议室里,警察给了他们一份昨天的扬子晚报。
在报纸的中缝有一则认尸启示,写着:“1月19日,我市发现一具无名尸体,女性,20岁左右,身高1.6米左右,体态中偏瘦,眉毛较浓,右面颊有一黑痣,右耳垂侧有一绿豆大小的黑痣。”
晴天霹雳!
刁妈妈曾经问过女儿,“艾青,你耳朵上怎么有颗痣?
“这样,你好认我啊。”刁艾青当年这么回答道。
*********************
失踪那一年,刁艾青20周岁。刁家住在苏北农村,家境贫苦,一家四口人的吃穿都出在七亩地里。一件衣服姐姐穿完妹妹穿,案发后证明刁艾青身份的那件红色外套,也是姐姐新买了送给考上大学的妹妹。
考大学是这些农家学子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刁艾青姐姐比妹妹年长5岁,初中毕业即参加工作,收入微薄,刁艾青被家里人寄予厚望。
此前,刁艾青高考失利,第一年只收到了本地电大的录取通知书,但她不愿意将就。第二次参加高考,考入金陵大学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教脱产班,大专专科。能够进入金陵大学读书,对于刁艾青自己和一家都已经很满意了。“没花钱,没费事,就把学上了,而且是名牌大学,当时号称前三强的金陵大学……”
九十年代,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未普及,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或者年轻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于是成人教育在国内普及开,很多高校开设了成教班,进行函授或者夜大教学。
函授或者夜大并非全日制,含金量低一些,所以一些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开设了成教脱产班。这样的班级,与高校普通学生一样,全日制参加学校授课。
比起成教函授,成教脱产拿到的文凭含金量相对高一点,而对于需要参加严酷高考才能进入知名高校的普通生,成教脱产班的门槛也低不少。所以很多高校的成教脱产班也成为高校创收的一个办法。
后来随着中央提倡高校产业化,大学生大规模扩招开始,这种教育体制中的另类很快便消失了。
十月初,刁家欢欢喜喜地送小的妹妹送离农村老家。成教专业和本科入学时间不一样,就是晚一个多月。这是刁艾青第一次来金陵。
刁艾青住在金大南园宿舍的四舍二楼西面向南的一个房间,靠近南园学府路大门和校医院,觉得她比较老成本分,辅导员指定她作为宿舍的舍长,帮着管理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