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946章 渭南战

第946章 渭南战(1/2)

目录
好书推荐: 废材从君记 豪横之主 忍界革新从晓开始 我能看见主角光环 玄逆通魔 你们练武我签到 天外大梦自蛊书 重生千禧时代 修仙界的崽从不认输 九零归

瑞军和清军的战场在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华阴境内。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自古有‘三秦要道’之称。

华阴因境内的西岳华山而得名,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即为华阴人,所谓‘天下杨氏出华阴’。

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巍峨的华山的阴影覆盖在瑞军的大营上。

时值八月,日光毒辣。

每日上午,瑞军从西向东面对清军,往往都不太睁得开眼,是比较吃亏的时候。

瑞军吃过早食,再次发动攻势,却没能延续昨天傍晚的胜势,战局重新焦灼起来,

从山西抄回来的粮食已经分发下去,好在也收了一部分麦子,唐中元最近吃的也是是锅盔。

说是锅盔,无非也就是饼,口感还不如土豆。

唐中元觉得太硬了,感到牙口有些酸疼。

以前就不像这样,树根也啃过,硬梆梆的硬头也能咬碎。

他这辈子戎马一生,身子骨一向强健,但这两年当了皇帝,一松下来,年轻时的伤病就渐渐发作起来。

这种时候也没功夫就着牙口这点小事说什么,他心思还是放在战局之上。

昨日瑞军小挫了清军的锐气,他希望能趁着这鼓气势,尽快击溃清军,至少再把战线推到山西或河南去。

之所以御驾亲征,他就是不想让战火在自己的地盘上蔓延。

但瑞军的战力确实还是不如清军,一整天打下来,瑞军积攒的优势又一点点耗尽。

战场上铺满尸体,鸣金收兵。

唐中元召军师们与诸将议事。

因太子唐苙坐镇西安监国,这次随军的军师主要是刘循、李柏帛、高兴生几人,诸将也多听他们的建议。

刘循与李柏帛都是举人出身,高兴生虽是术士出身,似乎也是博览群书,精通奇门遁甲之术。

总之这三大军师都学识渊博的样子,唐中元以前也很倚重他们。

他最近却觉得,这些人学问是高,但缺少正经官场的历炼。

比如刘循任丞相,李柏帛任兵部,高兴生任礼部,但在瑞朝这些官职继续干什么也没有细分,平时都想管什么就管什么。在唐中元眼里都是军师。

再比如上次王笑手下的钱承运出使西安,和他们一比,人家说话做事就更滴水不漏一些。

当然,话虽如此,唐中元也只能倚重他们。

“本以为前日我们以火铳兵打出优势,该能乱建虏阵脚才是,没想到多尔衮居然稳住了阵脚。”

“火铳不该是这么用的,宜摆在前面,先声夺人。”

“距离太远的话我们打不准的,还是因为弹药太少,平素没有足够的训练。所以只能让别的兵马交锋,挡住建虏骑兵的冲势,在八十步的距离放铳,给建虏的威摄是最大的……”

说着说着,话题又岔开来。

高兴生眼珠子一转,道:“据说这六千支火铳,还是王笑替换下来的。他的兵马换了更好的玩意?”

李柏帛闷声闷气“嗯”了一声,道:“他以数千之从拒建虏大军于上党,火器之利也是一个原因。”

高兴生于是瞥了刘循一眼,道:“也不知有些人当时为何反对联楚抗虏。”

“短视。”刘循面沉如水,道:“联楚抗虏联楚抗虏,你们就未想过北楚之势已强过建虏?当时若依我所言,兵出河南,直下江南,如今何至于此?”

“陕地就不要了吗?”

“你懂……”

“够了!”唐中元叱骂了一句,道:“说如何尽快破敌。”

李柏帛道:“陛下,臣认为当今战局宜稳不宜急,建虏看似兵力雄厚,实则孤军远来,并无支援。我军只需稳扎稳打……”

“打个一年半载,让北楚坐收渔翁之利焉?”刘循反问了一句。

高兴生道:“粮草不足了,我们战力两倍于敌,消耗亦两倍于敌。建虏又到处劫掳,要是再拖下去,不等建虏打败我们,关中的民生经济就要被毁了!”

刘循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只要再小胜一场,可与多尔衮议和,只要承诺绝不攻他后方,可放他去东去攻打河南……”

高兴生迅速瞥了唐中元一眼,向刘循叱道:“不可!陛下英雄一世,岂可与建虏和谈。”

“骗骗他也好,只要他答应,我们即可趁机重夺潼关,再逼多尔衮与王笑两虎相争……对建虏要讲什么信义?”

高兴生一时无言以对。

他说不出刘循这主意哪里馊,但肯定是馊主意……

唐中元面露不悦之色,大喝道:“朕要的是破敌之策。”

帐中诸人又沉默下来。

李柏帛瞥了刘循一眼,眼中露出沉思之色……

战事就着样胶着起来,瑞楚双方互有胜负,但毕竟是三十余万人的战役,彼此暂时也难以完全击败对方……

~~

因艾胜楠说过,王笑怀疑瑞朝中枢有人勾结建虏,李柏帛这段时间也多了些提防。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中枢”二字。

若那细作没随军出征,如今该留在西安,有太子监国坐镇,一般是很难影响到战局。

李柏帛担忧的是,若这人就在大军之中又手握要职的话,恐为大患。

这天他坐在帐中思量至深夜,又是无心睡眠,起身往外走去。

月色下还有士卒在加固营防,掩埋尸体。

李柏帛看了一会,忽见到一个身影鬼鬼祟祟从帐营间走过,往自己这边瞥了一眼,脚步匆匆往另一个方向逃去……

“站住!”

对方没有停,反而越跑越快。

李柏帛快速领人追上。

一直追到渭水河边,忽见前方有一队人推着板车正向河边驰去。

那逃窜的身影正撞在车队上,撞倒一口大箱子,人也摔倒在地……

李柏帛赶上去,低头一看,只见那个逃窜的人额头破了个口子,嘴吐黑血,竟是咬破了毒药自尽了。

而在他身边,摔落的箱子里东西洒出来,掉了一地……全都是弹药……

李柏帛眼皮跳得厉害,喝道:“全都拿下!”

“李大人,卑职什么都不知道啊。”押运车队的兵士纷纷跪倒。

“卑职只是奉命行事,运送这些箱子至河边倾倒……真的不知道里面是弹药啊……”

~~

唐中元本已睡下了,听说李柏帛求见又爬起来。

他头发也没扎,满头都是灰发,更显得苍老。

“你是说……刘循暗中下令把弹药都倾倒到渭河?”

“是。”

李柏帛沉吟道:“我们自己不能造出弹药,这批弹药一倒掉,六千支燧发火铳也就没用了。”

唐中元点点头,招过几个贴身的侍卫低语了几句。

等那些侍卫走出去,他摸着自己的膝盖沉吟了良久,道:“朕信任刘循,二十年的交情了……又是朕的儿女亲家。”

“是,臣也不敢怀疑丞相。毕竟辎重武备虽归他管着,但下面的人假传军令也有可能。”

话虽如此,李柏帛又想到了妻子说的“要有细作那就是刘循”,他本认为自己不该因王笑的一句话而怀疑重臣。

刘循是最早跟随唐中元的谋士,在大瑞位高权重,连唐中元都要笼络他,让唐苙娶刘家女,其资历远在李柏帛之上。

但偏偏刘循每有和谈之意,今夜又出了这样的事……

君臣二人议了良久,几名侍卫快步回到帐中,将一封信递在唐中元手里。

“陛下,这是在刘大人帐中搜到的……”

唐中元接过看了一会,把信又交到李柏帛手里。

这是一封多尔衮的亲笔信,谈到清军只是借道潼关,要求刘循设法促进和谈……

~~

三国时,马超、韩遂联盟,与曹操大战,曹操连续渡黄河、渭水,绕过潼关天险,双方决战于渭南。

时曹操问计贾诩,贾诩道:“离之而已。”

于是对阵时,曹操邀韩遂单独上前,交马相谈,两人是同一年举孝廉,又是同辈,谈论京都旧事,拊手欢笑。

待双方退兵,马超问韩遂:“公何言?”

韩遂答道:“无所言也。”

其后,曹操先写了一封信,不停涂抹,寄予马超。马超以为是曹操给韩遂的信,为韩遂所改,与韩遂闹僵。

曹操见时机成熟,令虎骑兵直攻入关中,大破之。

……

回想着这个故事,尼雅哈又想起了皇太极。

皇太极是很爱看《三国演义》,还要求满洲将领都看一看。

汉人的兵书虽然多,但当时满人识字的却不多,别说汉文,满文能认全的也没几个。《三国演义》比别的兵书白话,还带有插图,可谓是图文并茂,最是合适……

“峥嵘岁月啊。”尼雅哈低声自语了一句。

他把书信封好,递了出去。

再转回帐中,他摸了摸自己的头顶,随手找了一顶帽子盖上,拎了拎袖子,自觉多了几分风仪。

——我可谓当世贾诩,却不知谁为曹操……

~~

而在瑞军大营中,唐中元并不敢公开处置刘循。

刘循是他辅佐他起家的老兄弟了,声望、权职之高,在瑞朝可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这种时候动他,不论是朝野还是军中必然大乱,唐中元收拾不了。

另一方面,刘循称自己是冤枉的,根本就不知什么弹药之事,至于多尔衮的信件,他说自己只是收到了信而已。

唐中元平时凶恶,真到了这时候反而温言宽慰刘循,道是自己依然信任他,只是证据确凿,还需细查。

但唐中元还是派人严密看管住刘循,解了他的权职……

瑞军临阵生变,终究还是影响了军心,士气跌落,接连小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