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十三丹经(1/2)
第六十三章十三丹经
宝刀已开刃了,凌帅直觉上认为,这宝刀应该能够砍开鱼骨的。于是他再次挥刀砍向骨膜,这次刀没再弹起,而是一刀就将骨膜割开。凌帅一见大喜,又试着砍了一下鱼骨,虽然没有砍断,刀仍旧被弹回,可是鱼骨上却留下了一个缺口。
峰回路转,凌帅这回又有事做了,他将鱼骨一块块的卸下,堆在一旁,然后再去割肉,剔骨。就这样又忙了两天,终于把一条大鱼都卸完了。除了一块骨肉之外,还得到了一大块鱼皮,另外一只鱼眼和一堆鱼鳞。最难得的,是凌帅在剔肉的过程中,剔出了几条鱼筋。这对于一个重来没杀过鱼的人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有了东西,凌帅把鱼骨一块块的搬进去,然后是鱼鳞、鱼眼、鱼筋都搬到了里面。有了这么多东西,凌帅开始做支架。一条鱼胁骨就有近三米的长度,凌帅就一块块的立起来,然后用鱼筋固定了,再用较短的鱼骨搭上一个个的楼梯。这样就能让他方便上下了。
把这些都弄好,再把鱼鳞一块块的铺好,一个大楼梯就算搭成了。凌帅试着走了几次,感觉还是很稳固的,然后把一只鱼眼捧着,走到最高的楼梯处,借着鱼眼的光芒,看向石壁。
石洞高约五米,在三米多的位置上,刻了很多的字迹,还有一些图画,一看就是用一些锐器刻上去的。凌帅看了看上面的字,一笔一画的都是现在汉字,而绝对不是古文之类的字。不过上面的字很多,在他的位置,并不是这些字的开头部分,所以看了一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下了楼梯,移到这个梯子,看看这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
凌帅再次上到高处,终于找到了这些文字的开头。上面写着:“余五岁随师学武,十五岁小成,三十岁大成,一身太极功夫罕逢敌手。四十岁起,吾心中渐疑,不知何为太极,然,吾走遍三山,寻求一解,终不可得。意外发现此处,幽静异常,余于此十年,翻阅古书无数,略有所得,著《太极经义》,望有缘者习之。
世人皆云太极出自武当,但吾查证之后,发现远古时已有太极,而武当之文献之中,亦有猴、鹤二拳为太极拳之母拳的说法。可见,太极之始,应为古传之十三丹经。吾将十三丹经刻于此壁,是待有缘之人,如先练些十三丹,再练《太极经义》,则事半而功倍矣。”
凌帅看到这,如果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他也就不配当男主角了。原来这里就是写《太极经义》的人呆过的地方啊,上面还说先练十三丹经再练这个《太极经义》才对。可是这个作者也够可以的,如果自己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掉到这里来,估计一辈子也想不到还得练这个才是对的啊。
不过既然找到了正统,凌帅自然的看下去:“十三丹法,取自于十三种动物的动作,这十三种动物是:狮、蛇、雀、猿、虎、鹤、熊、蟾、龙、凤、鸡、猫、马,故又称“仿生十三形”。十三丹法名称有:猴形(单鞭)、蟾形(揽雀尾)、鹤形(白鹤亮翅)、熊形(倒撵候)、凤形(斜飞式)、蛇形(上上式)、猫形(撇身锤)、鹊形(下式)、虎形(打虎势)、马形(野马分鬃)、鸡形(金鸡独立)、龙形(云手)。吾将十三式歌诀刻于此,并附以图形,一定按顺序习之,切记切记。”
“仿狮形
狮子摇头滚珠丹
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