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活字印刷(2/2)
“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周小娘子在旁解释道:“开始见面时互相瞪眼、冷哼,后来便是唇枪舌剑、互相讥讽,再后来便事事相争、死不相让,本来无冤无仇,竟到今日这种境地,说要化解,奴家是无能为力。”
“谁要与这厮化解,某家要与他斗一辈子。”李老大不悦地说道:“定要将这厮斗进棺材,某家还要去这厮坟上骂个痛快。”
人都死了,不能还嘴,你自然能骂个痛快了,陈华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这活字印刷的主意还是从长计议呀!
回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另三种应该都是科技的进步,伟大的创造或发现。而唯有活字印刷,实在是思想的成功,面向对象的胜利。活字印刷具有四大优点:第一,要改,只需更改要改之字,此为可维护;第二,这些字并非用完这次就无用,完全可以在后来的印刷中重复使用,此乃可复用;第三,此诗若要加字,只需另刻字加入即可,这是可扩展;第四,字的排列其实有可能是竖有可能是横排,此时只需将活字移动就可做到满足排列需求,此是灵活性好。而在活字印刷术之前,上面的四种特性都无法满足。要修改,必须重刻,要加字,必须重刻,要重新排列,必须重刻,印完这本书后,此刻版却已无任何可再利用价值。
尽管活字印刷具有这么多优点,但从北宋庆历年间活字版的发明,到明代末年止,活字版技术经历了五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期间虽然在活字的材料、活字的制做工艺以及活字的存放和排版工艺等,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但这种发展却是很缓慢的。更为突出的是,活字排版工艺虽已十分成熟,但其使用的比例一直很低,即是到明代后期,虽然木活字和铜活字都在使用,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为什么这样缓慢,大体有这样几种原因:一是汉字的数量很大,一副活字要满足排版的需要,最少也得有几万个活字,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几万个活字。这样大的数量,制做工程是很大的,一般资本较小的印刷作坊,往往投资不起,如果制造金属活字,投资就更大了。对于只印少数书的私人来说,更加不愿用活字印刷。
二是传统印刷文化的习惯势力影响。自从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印刷品不仅作为一种阅读对象和传播知识的媒介,也作为一种艺术品和传播书法艺术的载体。雕版印刷术的这种功能,是活字版所难以取代的。文人及藏书家对印刷品的评价,往往也是从上述的标准出发。而活字版则只能用一种固定的字体,对当时的很多购书者来说,是不易接受的。
三是工艺技术上的保守思想,影响了活字版印刷的推广和应用。由于雕版印刷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而活字版工艺是一种新工艺,往往不易被很多人所接受。从活字排版的工艺技术来说,它比雕版要复杂得多。
陈华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没有,其实他真想到了,但并不全面,他只是觉得活字印刷是大势所趋,印书的速度是无与伦比的,薄利多销,这个观念在他心中是最主要的。
然而,李老大的反对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考虑细节,使整个计划变得更周详,更细密,至于毕升老大,唉,先来先得,只能怪老天爷没让您早出生个百八十年了。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