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官上任 (上)(2/2)
“再比如何以祥被许世友整,何以祥是二方面军出身,四川人,抗战期间配合王麓水**了一个很能打仗的山东八师,解放战争初期,山东八路都不听陈毅指挥,包括许世友、王建安、宋时轮等,就一个八师坚决拥护陈毅,于是后来陈毅走了,何以祥在许世友手下混,当山东军区参谋长,就被摁在少将军衔上。何以祥是华野12个主力纵队的12个首任司令里头军衔最低的,别人都是上将中将,何以祥向陈毅哭诉,陈毅竟然说我管不了军队的事情了。”
想来何以祥在授衔时苦脑是有的。但1946年新年伊始,何师长新官上任,信心满满。滕县战斗后,八师有一个休整时期,直到1月8日,八师才接到行动命令。第二天,八师运动到台儿庄西南地区。眼下又是两军对垒,盘马弯弓。这是何以祥接掌八师师长大印的第一仗,要打好,还要打得漂亮。但没想到,头把火是把政委给点着了。
新官还有政委。
政委在一支部队里通常称二号首长,但“二号”不比一号低半分,往少里说也是平起平坐。这个道理不用我再说了吧。
有人以为政委不就是政工人员嘛,耍嘴皮子,摇笔杆子,金丝眼镜小白脸。打住,说小白脸这话就离谱了,要说戴眼镜,罗荣桓即是,要说能妙笔生花的,陶铸,陈沂都算得上,但都是从宣传口子上来的,也当属凤毛麟角。实话实说,新来的政委论文凭小学也没得。
丁秋生来任政委,在当时八师许多人眼里,甚至比何以祥任师长更理所当然。丁秋生是鲁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而八师与鲁南军区本是一家,所以说丁政委可说是这支部队的“老人”,论与八师的关系比何以祥要熟得多,甚至可说更“铁”。这样,八师军政主官都配置完整,接下来就看两人同心协力了。
同为新官,比起何以祥的“川军”来,丁秋生的“湘军”就显得“根红苗壮”了。丁秋生是湖南湘乡人,和当年毛委员的家乡很近。丁秋生家是赤贫,从小在在安源矿上做苦力,这样的苦出身参加革命还不“玩命”干。虽然同是从当大头兵开始,但丁秋生和何以祥在军职提升上又有明显不同。丁秋生一直在政工这条线上,最基层的政工人员就是连队指导员。
对于电影《集结号》中的指导员被打仗吓得尿了裤子的情节安排,我起码觉得不典型。编导把人民解放军的连队指导员当作文化人了。连队指导员,上课也好,谈心也好,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连队的战斗精神。没有当过兵的人也许不知道,打仗,连队首长和士兵是在一条线上,没有“你死我活“的。指导员带队冲锋太寻常了。第四次中央苏区反围剿,当时丁秋生任四师十团机枪连指导员。在一次反击罗卓英部的战斗中,丁秋生带敢死队冲锋,冲锋中丁秋生顺手拾起一顶钢盔戴上,战斗中只听“当”一声响,一颗子弹穿透钢盔,子弹紧挨头皮,一次下意识之举,救了自己一命,这一回算是有惊无险。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