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挺进平海卫——骑战(2/2)
王超就像激流当中的一块礁石,任你风大水急,我自巍然不动。在倭骑队伍中左突右冲,斩将杀敌。
放不尽的禽兽血,砍不光的倭寇头。终究是独木难撑,一个人的力量阻拦不了所有骑兵的冲击。
发现这一情况后,他把大刀一收,双手抄起身旁跑过骑兵的马腹,对着人群密集的地方就扔了过去。飞马落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骚乱。这招还真好用,以王超的身高力量,能轻松的托起马腹,并投掷出去,落点准确,效果显著。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更变态的一幕,一个人面对着上千骑兵的冲锋,毫不畏惧,不断的连人带马抓起来,扔出去,火力覆盖周围至少30米。
那就是个人形投石机,不过投的是带着倭寇的倭马,人马飞出,一砸就是一片,高速冲击下,后面的骑兵很难反映过来,被绊倒的不是摔断骨头,就是被其他人马踩踏而死。
而且此人速度奇快,这边的骑兵被砸的人仰马翻,还没爬起来呢,那人已经出现在了几百米之外,于是又是一片混乱。其他倭骑不想重蹈前人覆辙,被活活摔踩而死的话,只能降低速度。
骑兵一旦失去速度的优势,就只能被步兵虐了,被王超拖住好几分钟,足以让他们失去战机了。剩余的戚家军完成登陆,火枪队装药完毕,虎蹲炮也运了上来。
面对戚家军的热武器,倭寇就像寒风中的小草,睁着恐惧的双眼,被蹂躏的瑟瑟发抖。
当时倭寇的防具以铁甲和皮甲为主,对冷兵器的防护效果还不错,遇到热武器的话就大打折扣了。
明朝军队的铠甲主要是绵甲,《明史流贼传》中有记载,“绵甲厚百层,矢炮不能入。”绵甲是用丝绸、棉、麻、布等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防御热武器的打击,却对锋锐的冷兵器无可奈何。
因此远战明军占优,近战倭寇称雄,直到戚继光发明了“鸳鸯阵”后,情况才有所好转。现在这些侵犯福建的倭寇就再次尝到了鸳鸯阵的厉害。
在正面战场被戚家军打的找不到北的倭寇,在俞大猷和刘显的大军从两翼夹击之后,狼狈的逃窜回了老巢。
三路大军乘胜追击,将倭寇困于巢中,借风放火,大破敌军,斩首两千余级。
王超也借火大人乱之机,潜入了倭巢内部,与外面明军的顺利大胜不同,他在那里遇到了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