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满月酒(1/2)
二月初五,五狗满月.初四早上,阿妈还在唉声叹气,摆酒的钱还不知道在哪里。“我去跟安富他们借借?”阿爸问。“安富他们手里钱也不多,我们水井头这一支都是穷人。”阿妈沉吟着说。
“要不,去跟安和哥借借?”阿爸问。
“安和伯家平光老婆阿芬生的是女儿,他心里憋着呢,别去触这个霉头。他家钱多,可少见有人从他手指隙里漏出一分钱的,他又要建楼房,花钱的地方不少。”阿妈说,突然抬起头,“去跟安旺伯说说看,他老人家钱也不少。”
阿爸匆匆走出门去,阿妈叹口气:“开口求人难,何况新年大头求人借钱呢,一开口就矮七分。”“有借有还,我们又不占他们家的便宜。”大姐说。刚好星期六,她不上学。
“村里有钱的数来数去就安和伯、安旺伯几个,不求他们又求谁去呢?瑞如公手里倒也有几个钱,却是他的棺材本,我也不敢开口呢。”阿妈低声说。
“阿妈,你就是想来想去想太多了,借就借,怕什么。”大姐说,舞动着五狗的小手,“五狗,五狗,你说是不是啊。”五狗咧着嘴笑,呜啊呜啊的作声。
阿妈摇摇头,不出声。
过了好一阵子,阿爸回来了,低着头。没有借成,安旺伯百般推托,说钱都在儿子手里,自己的钱不多,摆酒肯定不够的。“那个老头,给阿妈做法事时不停的要红包,念一会儿经又开口,过桥、升天、砍玉树开了多少次口啊,就知道要别人的钱,一分倒不舍得借人!”阿妈气愤愤地说。
“说谁呢,呵呵,气烘烘的。”阿友奶笑咪咪地走进来,手里还抱着来珍,“来珍乖,叫七婶,七婶——”
“阿友奶又来作怪,来珍倒会开口叫七婶了。”阿妈呵呵地笑。
“呵呵,安兆婶,我今天来,一来多谢你送阿年他们毛毯。”阿友奶感激地说,“那两个死孩子,虽然我说不管他们,也不是真的狠心不理。”
“我早就说过嘛,阿友奶就是我们全村心肠最软的,怎么会舍得不认自己的儿子媳妇呢。”阿妈也笑。
“不是,现在还没有打算喝那杯茶,等孙子出来再说吧。我今天来的第二件事,是给你这个,我们娶媳妇一分钱没有花上,你阿友伯说这个先借给你们,过些日子你们手头宽松了再还,也没有多少,可是你多一分有一分的用处。”阿友奶递给阿妈一个小布包。
“哎哟,阿友奶,这个,这个……”阿妈接过小布包,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你放心,你外家肯定不会放着你这样的,我猜等等你弟肯定会送钱过来,你别担心。你啊,就是心多,凡事都往不好那一面想。”阿友奶说着。
她说得没有错,中午时分小舅果然送钱来了,还带来一笼鸡一大篮鱼:“阿妈说你先用着,以后慢慢还,不急。鸡和鱼倒不用了,都是自家的。二嫂又有喜了呢,已经满三个月了,二嫂能吃会睡,吐也不吐,阿妈喜得见牙不见眼。”
“这真是大喜事,回去跟我恭喜下他们!”阿妈喜气洋洋,“明天早上你早些来,帮我一把。”
“知道知道,明天是星期天,我又不用上班,早早来就是。”小舅笑着说,用手去捋他下巴那几根胡子。他自小过继给了外公的弟弟三公,不过是高中毕业后才去他们家的,顶三公的职,在一间钢铁厂上班,一天到晚悠闲得很。
“看了就碍眼,要是找媳妇,人家姑娘看了不笑话你?”阿妈看着他。
“笑什么笑?我就找个不笑我的。”小舅说。
“你是城里人,要找就找个城里的姑娘。”阿妈说。
“唉,别跟我提城里姑娘,她们的眼睛都长在头顶的,又要房子又要四大件,我什么都没有,要找就找个农村的回家种那一亩三分田算了。”小舅苦着脸,“只要周末一回家,阿妈准在我耳边嗡嗡,要我找个城里的,也不想她儿子是什么条件!”
“我弟弟又英俊又高大,人品又好,什么姑娘配不上?”阿妈笑,“慢慢找,肯定找个好的!”
正月初五,五狗满月,穿了一套大红绣花的衫裤,头上戴了一顶钉着两个毛毛绒球的帽子,脸圆乎乎的,舞动着手脚,特别惹人喜欢。亲戚们都争着去抱他,逗弄他。
“大名叫进化,安和伯起的,说叫他以后大了去北京**四化去,呵呵。”阿爸得意洋洋地向亲戚们介绍。
“这个名字好,有文采!”老人们点头。上塘背的舅公们也来了,坐在人群中,时不时大嚷几句。
姑妈也来了,带着大表姐素娥,送来两套小衣服跟一条四爪大背带。大舅、大舅妈、小舅都来了,送来十套小衣服、两顶帽子、两双小鞋子、两条背带,还有一坛酱油,他们家里酿的,一坛醋,帮忙阿妈今天结醋煲。
安富叔在厨房里忙乎。我们村里的红白宴席,大家都习惯叫他帮忙,虽然他做的菜有些咸,手脚还是够麻利的,炸扣肉、炸鱼,一锅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安富婶打他下手,在烧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