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爷(2/2)
王员外见王仁则没有丝毫的悔悟,紧接着又是一番的痛骂,骂着骂着,也不知骂了多久,王员外似乎是累了,瘫倒在椅子竟哭喊起来,满嘴都是没脸面对列祖列宗,不孝之类的话语。
这时,李氏依旧对王员外进行劝解,同时用眼神暗示周管家将王仁则带走。
周管家一见夫人示意,立马拉着王仁则匆匆而去。
周管家将王仁则带到了另外一个独立的小院里,吩咐几个丫头和家丁将几间屋子都打扫一下,待他检验过后才离去。离开前,他还不忘嘱咐王仁则这些天先别出门,在家里好好呆着,还有就是以后做事要深思熟虑,不要再做出什么傻事来,免得惹老爷生气。
经过了这些天的奔波,王仁则也累了,躺在床上没多久就睡着了,连衣服都没有脱掉。晚饭是一个丫鬟和周管家送来的,周管家告诉他,老爷还在气头上,夫人让他先别过去,这几天先在院子里待着,三餐她会让人送过来,还有就是有什么需要就跟院里的家丁说一声,他们会将一切都办好的。
王仁则也不说话,吃完饭就让管家等人出去了,把自己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王仁则还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至少,这样能让他感觉安全一些。
这间房子分为外屋和里屋,王仁则想来,这外屋应该是一个小型的客厅,是接待客人用的,至于里屋,那当然就是自己睡觉的地方了。
在屋子里,摆放着各式的橱子和柜子,此时,王仁则正翻箱倒柜的找着什么。是的,他想找找看,看看这屋子的原主人有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譬如日记之类的东西。
十分幸运的是,在经过个把时辰的努力之后,王仁则在其中的一个柜子里找到了一个木制的小盒子,盒子里边摆放着许多稿纸。王仁则拿起这些稿纸一看,不由得心中一喜,虽然这些东西跟现在的日记有些不同,但却记录着这个屋子的原主人、那个王家少爷生前的许多想法,其中甚至还有他跟某个革命党人联系的书信。
王仁则兴奋的倒在床上,将这些稿纸一张一张的仔细阅读,生怕漏掉了某些重要的东西。经过了一宿的努力,王仁则对这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王家少爷有了一些了解。
十分凑巧的是,这人也是姓王名仁则,今年也是二十二岁,不过他还有个字叫文远,就是今天那李氏喊的那个名字。名字一样,以后就好办多了,至于多出来的那个字,王仁则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还是能够适应得来的,大不了把它当成自己的小名使用。
通过这些稿纸和书信,王仁则还知道,这个王文远是一个沉默寡言之人,这一点也和自己很像,不过王文远是因为别人不了解他,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不能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而且常常对他造成阻碍,所以,他不太愿意与人沟通。不过,他却是和革命党人有过书信来往,虽然他不是一个革命党人,但他对于革命事业有着崇高的热情,此次,他不远万里东渡日本,为的就是和这个革命党人相见。
其实,王文远和革命党人有过书信来往王员外和李氏是知道的,而且也曾劝过他好多次,让他和革命党人断绝联系,只是王文远一直不听。后来,王文远提出了自己要出国的打算,一开始王员外和李氏都不答应,后来李氏拗不过他的纠缠,便代他向王员外求情。王员外虽是不大同意,但他也略知一点当今的时事,知道一些新学的好处,觉得有必要让自己的儿子外出去见识一下,好好历练一番,于是便同意了王文远出国的请求。不过,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儿子此次出国竟是为了和革命党人相见,商谈革命的大事。
革命一词最早出于中国古代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论述,意指纪元前商汤伐夏桀和周武伐商纣,实施变革更替朝代以应天命顺民意。
清末民初也是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此时的中国,各种革命的与非革命的团体相继成立,发动武装暴动,公然与朝廷想抗衡。从萍浏醴大起义到武昌起义,中国民众推翻满清政府的努力从没有停止过,这一段时期也是中国革命最为鼎盛的时期。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等人横空出世,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
是啊,除了革命,王仁则还真不知回到清末的他还能做些什么,难道就这样当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平凡的过完这一生吗,那似乎也太窝囊了一点,毕竟这种机会可是唯一的,失去了就没有第二次了。但是,自己想要的革命又该如何入手呢,加入其他革命团体吗,王仁则摇了摇头,据他所知,同盟会光复会以及他们的革命团体在革命政权建立之后便开始展开内部的争斗,争权夺势。与此同时,革命党中参杂了不少的投机分子,以至于革命党中出现了政令不行,军队不听调度的尴尬局面,最后不少人还倒向了袁世凯那边。
这种革命王仁则是断然不敢接受的,但是要成立自己的革命团体,就凭现在的自己有能力做到吗,也许等到自己继承这个家的遗产之后就能够着手开始做了吧,不过那时候就不知道是民国几年了,要知道,现在可是1909年的夏天了啊,距离武昌起义可没有多少时间了。王仁则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知道,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