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相遇:三(王猛与张茧的故事)(1/2)
王猛听得已经有些呆滞了。收藏*~网I。O老师是在为他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未来?那真是可以实现的一天吗?他痴痴问道:“老师,真的有不再打仗的那一天吗?真的有你描述的那样的时候吗?”
此刻逐渐冷静下来的张茧似乎根本没有听到他的问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呆愣了很久很久,突然嘴角一弯,竟是苦笑出声:“哈哈……哈哈哈哈……当然有,当然有那么一天的。必定会有那一天的……”
天下,不就是这样的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心里太明白现今的世道最不缺的就是战乱。如同前朝的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后,总是,总是会有那么一个人出来,杀出一片血路,那条路上堆满了尸骨,然后所有的人会被他征服,会因为他凝聚,会主动的或被迫的成为他一个人的‘百姓’。到了那个时刻,是否也可以安慰自己那是一个‘平’了天下的时刻呢?何况,何况还有那警示的“箴言”存在,那当中隐含的末日灾难,提示的与那灾难息息相关的关键人物,时刻都在提醒着他,他如今生存的年代,注定了不会寂寞。
张茧,张茧,他心里默念着自己的名字。其实这是他后来自己改的名字,在他发觉了心里那个切不可对人言的矛盾的之后,取自“作茧自缚”之意,是专门用来暗自警惕自己的名字。这个矛盾让他的心很早很早以前就被剖成了两半。一半是立誓要确信的“三树”真理,确信自己也是那必定能得以存留的重要存在,是能挽救苍生的英雄般的使命者;而另一半则是“现实”,是如今只是缩在荒山里对着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吹嘘什么圣言什么大道,妄图催眠自己忘记山下的黎民百姓,忘记遍地的硝烟,忘记曾经发狂追求的一世功名的可有可无的路人甲。
真理告诉了他自由与和平,而现实则告诉他只有战争与死亡!
可他又是不能矛盾的。因为曾经也如现在这般,在他伤心绝望一心求死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他是“不子”,是“希望”!正是这两个字才成为了他后半辈子能继续存活下去的所有动机!他怎么能自己推翻自己生存动机呢?更何况,此时此地,在他面前,还有一个满目憧憬,即将被他亲手培养出来的“不子”。
他不断地告诫自己,要相信,一定要相信……
山中无甲子。王猛跟随张茧一晃就是5年。
这日,张茧携了王猛到山顶赏景。山,自然是他们居住多年的荒山,景,当然就谈不上是美景。这师徒二人也不在意,就在崖边的山石上席地而坐,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架势。隔得远了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待走上前去,探个究竟。
这张茧和五年前想比,模样并无太大变化。他拱背盘腿坐在地上,左手肘抵着自己的左膝盖支撑着下巴,右手手指随着节奏不时轻拍着右腿,哼唱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④(批注④:出自《汉乐府》中《悲歌行》选段。)”他咬字含糊,尾音拖沓,语调起起伏伏几乎粘在一起。但正是那黏性,却更彰显出了词曲中包含的哀伤绝望。
“老师为何唱出如此悲歌?”王猛如今成长为十七八岁的少年,脱了当年的稚气和莽撞,可此刻感受到歌曲中的悲伤无奈之意,再联想起幼时的流浪经历,仍感同身受的难过起来。
“不子啊,你如今如何看待这天下之人?”张茧暂时停下哼唱,闭着眼睛问道。
“他们……他们都是身不逢时的苦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