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设局风满楼(番外)(2/2)
选书?不行不行,昭王盛京第一才子的名号绝非凭空吹出来的!她也不自认为自己书法到了无人可匹敌的境界。
至于其他,呵呵,除非昭王故意放水。
直到顾影阑跟着墨悼走至雅间门口,她也没决定到底要比什么。
“殿下就在里面,卢公子便自行进去吧,奴就在门口等着。”不知怎的,越靠近雅间,墨亦的神色就愈发的恭敬谦卑,连自称都由“我”变成了“奴”。
这让顾影阑也愈发紧张了起来,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雅间的门……
顾影阑一进雅间的第一感觉就是帷帐特别多。叠叠纱缦间,只有一人影影绰绰,端坐于榻上。
“卢陵珏,拜见昭王殿下。”顾影阑正欲行礼,却见层层纱缦被一只如玉般的手撩起,显露出一人清隽秀雅的面容。发色如鸦般稠密,眉似山水画间泼墨的一笔,浓淡相宜,眸似琥珀,清浅澄澈,一眼能望到底,却什么也看不穿,无端显出几分阴诡来,鼻梁高挺,鼻翼略窄,微勾的薄唇似天生带三分笑意,令人心生好感,如桃般的唇瓣上似还沾着几分水泽,平添了几许诱惑。整个人静坐于那方,就仿佛是一阙品来口齿噙香的清词。
隽永如诗,高洁若莲,这便是顾影阑对昭王的第一印象。
昭王将帷幔系好,便邀顾影阑于榻上的另一端坐下,态度颇为诚恳,倒让顾影阑放松了几分警惕,或许,主谋不是他。
顾影阑没有推辞,大大方方的坐了上去,还趁机打量了一番四周,但行动毫不猥琐,目光格外清明坚定,彰显着大家风范。
昭王只是洒然一笑,便执起茶几上的紫色烟云刻纹的白瓷茶壶,沏了两杯热茶,茶香袅袅,氤氲的热汽更衬得昭王俊美的仿若画中仙,再配上那行云流水般雅致的动作,当真是让顾影阑有种花好月圆夜,不知今夕是何夕的错觉。
原本想比茶道的,现在,顾影阑品了口茶,然后默默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是她没用,而是对方太强大!
“卢小公子为何会来参加本王所设之局?”他看顾影阑确实不像是那种学院里的三好学生,或是追名逐利之人。
顾影阑有意试探此局是否真是冲她一人而来,便笑道:“不知昭王可曾听过一句话——
巨石临头,而迅速躲闪,叫聪明;
巨石临头,而反踏其上,叫智慧。”
说完,二人眉眼一弯,相视一笑,显得意味深长。
“小公子这话虽直白了些,不过确实在理儿。细细品来,颇为精妙。”
“哦,昭王殿下当直以为如此?”顾影阑眼眸微眯,笑得一脸玩味。
昭王未置可否,只把玩着手中的茶杯,仍笑道:“本王以为如何不重要,端看卢小公子如何把握了。对了卢小公子可想好挑战的内容了吗?”
不否认,那就是承认了吗?不,不是昭王。若说顾影阑已身处局内,昭王更像是置身局外,一言一行,更显随意。况且,昭王于她并无过分利益冲突。
整个大梁能使唤得起昭王的只有……
顾影阑只觉心下生寒,忙喝了口热茶暖暖身。都怪她过于心急,未等十一准备好资料便先入了盛京,以致于如今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她沉吟了片刻,道:“昭王殿下,不如我们比词如何?”
词在大梁远没有诗来得受欢迎,大梁人大多爱吟诗,却不喜作词,不过词在大齐却是格外流行,而词的发源之地亦是在大齐。
但就顾影阑自己而言,她更喜欢些词,因此作词能力倒比诗强上个几分。
“作词?”昭王颇为诧异地挑了挑眉,倒真没想到顾影阑会选这么个冷门内容,但仍笑道:“好。”
“那就不限体裁,只要求题裁了,这样也方便些。”顾影阑忙接道。
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词主要抒写羁旅情怀,两人各作一首,一柱香为限,后共同评定胜负。
昭王将顾影阑引至雅间内室,两人背坐书桌旁,一齐提笔挥就。
只见昭王的写得是——《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无言日,却下层楼。
顾影阑写得是——《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乘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那究竟,孰赢孰输?
两相对比之下,因写的都是秋士易感,又选的皆是慢词,各有各的好,一时间倒真评判不出胜负。
昭王的词的结构奇巧,罕见精妙,而顾影阑的词音律极佳,韵味十足。
昭王真心赞道:“你的‘浪浸斜阳,千里溶溶’着实写得妙,那种水天一色的迷茫朦胧感,又颇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之美。”
顾影阑反赞道:“昭王殿下的‘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也可抵过了。”
……
两人互相赞赏,竟把两首词都给赏析了个遍,话已尽,却有一种相见恨晚,知己终逢之感。
“罢罢,本王亦不想与你多有争辩,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倒不如索性算个平局,如何?”昭王笑得一脸无奈,建议道。
顾影阑一听,觉得的确有理,可她是冲着那份奖励来的,若是平局的话……
昭王见她虽有些迟疑,但并无否认之色,素来有七窍玲珑心的他,瞬间猜到了原因。莫非此小公子真是那顾大小姐伪装而来?
心下虽百转千回,昭王面上仍旧一派云淡风轻,直接拍板道:“你既没反对,那便就这么定了吧!”随后又冲门口吩咐道:“墨亦,将奖品领来,赠予这卢小公子。”
墨亦应声入门,手上捧着一礼盒径直来到顾影阑身边,眼底是化不开的惊讶。难道昭王殿下输了?这不可能!
“小墨亦,快带本公子出去!”顾影阑又摸了一把小脸,转而对昭王行了个礼:“谢殿下承让,有缘再聚。”然后潇洒起身,随着墨亦向门口走去。那得瑟的背影,颇有种小人得志的嚣张气焰。竟逗得昭王爽朗大笑,笑声悦耳如环珮相击,有种说不出的清冽之感。
“阿昭,难得见你如此开怀。”待顾影阑走出雅间后,暗处,那低沉诡魅的声音再度响起。
“让皇兄见笑了,臣弟只是觉得格外有趣而已。”昭王摇了摇头,眉梢眼角皆是隐不住的笑意。
“有趣?呵,所以你才故意放水求了个平局。”
“果然何事都瞒不过皇兄,臣弟以为放长线方能钓大鱼。”昭王抽出三张白纸,第一张写了一首词——《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
原来同样的时间,昭王作了两首词,换了别人当然是择优而选,他却反其道而行之,选了其中较差的一首,分明有意放水。
另外两张纸皆顾影阑所作,一首词,还有一篇赋(于九转玲珑屏内所写)昭王将两张纸皆交给了暗处之人。
“臣弟认为,这卢小公子有八成可能是顾大小姐,但也不排除就是卢氏一族的公子。”昭王分析道:“为了确保其身份,臣弟这才故意放水,毕竟若是弄错了,可就一次性得罪了两大世家,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众所周知,大梁世家阀门甚多,是以皇权被削弱,世家掌权格外严重。为首的八大世家更是不能轻易招惹。分别是:两大顶级世家(皇甫氏,慕氏);江南三大世家(顾氏,君氏,卢氏);江左一贵(江氏);洛北双雄(萧氏,王氏)。这八大世家若是动上一动,整个大梁都要震上一震!
且不消说这两大顶级世家,历经数百年历史变迁仍旧繁华,其深厚底蕴绝非如今不过三代的皇族比得上的。
而顾氏一族其源在临安,农业经济发达,万顷良田皆属顾氏,被誉为“天下粮仓”。
君氏一族其源在临淮,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富可敌国这四个大字就是君家最好的写照。
而卢氏和江氏则联手打造了大梁最大的私学“璜山书院”,门客弟子三千,如今朝中或地方的大半官员皆出自此书院,无数寒门或贵族子弟都想挤进此书院。人脉之广可见一斑!
萧氏与王氏近些年被打击得狠了些,但他们于洛北联合柳大将军镇守边疆,有真正独立的兵权!
所以宫氏一族之所以能成为皇族,与太祖皇帝自身本领有关之外,又何尝不是各方势力权衡妥协的结果。
昭王对此看得十分通透。
“暗一,隐七。”暗处那人轻喝一声,便有两抹身影似凭空而现。“暗一,去查查卢陵珏此人与江南卢氏一族有何渊源。隐七,跟踪卢陵珏,看看他来盛京有何要事,又与何人牵扯,切忌,莫打草惊蛇!”
那人死死捏住两张纸,手背青筋暴起,一发力,纸张尽数粉碎成末,寒风一吹,了无痕迹。